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題:筑牢強軍根基的源頭工程——我國全面展開大學生征兵工作十周年綜述
新華社記者賈啟龍 解放軍報記者安普忠 人民日報記者李龍伊
2019年全國征兵工作傳來喜訊,大學生網(wǎng)上報名參軍人數(shù)達124萬。近年來,大學生參軍入伍人數(shù)持續(xù)增加,今年征集比例有望實現(xiàn)新的突破。
建設一流軍隊,需要一流士兵。2009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著眼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作出重大戰(zhàn)略安排,全面展開大學生征兵工作。
十年開拓創(chuàng)新,十年春華秋實,十年碩果累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策部署,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兵役機關強化組織領導,密切協(xié)調(diào)配合,銳意進取、綜合施策,大學生征集比例連年攀升。10年來,累計征集大學生150余萬人。
助力強軍興軍 聽從祖國召喚
2017年9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南開大學8名新入伍大學生回信,勉勵他們在軍隊這個大舞臺上施展才華,在軍營這個大熔爐里淬煉成鋼。
習主席的回信,深情寄托了軍隊統(tǒng)帥對青年學子參軍報國、對當代大學生士兵成長成才的關心厚愛和殷切期望。
兩年來,在習主席回信精神激勵下,全國掀起大學生應征參軍熱潮。今年,南開大學又有16名大學生穿上戎裝,投身軍營。
2015年底,習主席發(fā)出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zhàn)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偉大號召,并親自決策組建軍委國防動員部。
兵員征集工作是軍委國防動員部主責主業(yè)中的一項主要內(nèi)容。 3年來,大學生征集比例平均每年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長,連續(xù)3年全國大學生報名參軍人數(shù)突破百萬。2017年,大學生首次成為我軍新兵主體對象。
“當危險來臨,我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的心臟在為祖國而跳動。”從四川科技職業(yè)學院入伍的“90后”女兵袁遠,曾任西藏軍區(qū)首個女子戰(zhàn)炮班班長。入伍后,她與雪山為伍、以風沙為伴,扎根邊疆、矢志強軍,被譽為“沙場之花”。如今,在人民軍隊一支支雄師勁旅中,像袁遠一樣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shù)拇髮W生士兵越來越多,他們正成為強軍興軍的生力軍。
政策支撐夢想 砥礪成長成才
從江蘇宿遷學院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退役大學生姚志煒實現(xiàn)了人生路上的一次飛躍。不只是他,2019年宿遷學院8名退役復學大學生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6人被錄取。他們受益于教育部實施的“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467所高校在研究生招錄中,為退役大學生單列名額。
你為祖國奉獻青春,祖國助你實現(xiàn)夢想。在大力營造“依法服兵役、參軍我光榮”良好氛圍的同時,10年來,國家和軍隊為鼓勵大學生參軍入伍,相繼出臺一系列激勵政策。“退役大學生”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只是其中之一。這些政策猶如強大磁場,助推一批批高學歷青年走進軍營。
2009年,為配合全面征集大學生工作,軍地相關部門聯(lián)合發(fā)力,密集出臺多份文件,內(nèi)容涵蓋大學畢業(yè)生入伍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退役后考學升學優(yōu)惠、就業(yè)安置幫扶;軍隊大幅度提高大學生士兵提干和考學比例。
201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兵役法,取消在校大學生可以緩征的規(guī)定。與此同時,國家出臺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大學生可享受考試升學加分、專升本、政法干警定向招錄等。
地方緊緊跟進,紛紛拿出實用管用的硬招實招。北京、上海等地區(qū),出臺非本籍大學生士兵退伍后可落戶、優(yōu)先招錄進公務員隊伍等政策;山東、河南、四川、湖南、陜西等兵員大省,相繼提高大學生義務兵家庭優(yōu)待金,為入伍大學生發(fā)放一次性獎勵金,制定退役大學生士兵定向招錄計劃,明確崗位招錄比例,有效激發(fā)了大學生參軍入伍內(nèi)在動力。
2018年底,軍事政策制度改革拉開序幕,兵役法、征兵工作條例等政策法規(guī)修訂工作有力有序推進,一項項利好舉措上升為法律法規(guī)。
“雖然沒戴上大學?;?,我為我的選擇高呼萬歲,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也不會感到懊悔……”20多年前,軍旅歌曲《當兵的歷史》曾唱遍大江南北。如今,隨著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的加速推進,高學歷青年施展才華、成就理想有了寬闊舞臺,能夠同時實現(xiàn)戴上大學?;蘸蛥④姷讲筷牭膬蓚€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