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軍人勇往直前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頃刻間,山河撕裂,天搖地動,通信和陸上交通全部中斷。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聞令而動,震后僅1小時,原解放軍總參謀部就發(fā)出命令,急調3.4萬名官兵參加抗震救災。
13日23時15分,200名武警官兵到達汶川縣城;14日12時25分,空降兵15名傘兵從近5000米高空云縫中空降茂縣……隨后的幾天,一共有14.6萬名軍人開赴地震災區(qū),展開了本世紀中國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
親歷過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兩次救援行動的新華社軍事記者王建民感嘆:“大災大難面前,解放軍從來沒有退縮過。”
1976年唐山地震時,王建民隨所在部隊1000多名官兵緊急開赴唐山,是首批抵達的救援人員之一。
在唐山的廢墟中,解放軍近20萬指戰(zhàn)員刨出了8萬幸存者,很多士兵10個指甲全部脫落,血肉模糊。當解放軍撤離唐山那一刻,唐山市民夾道歡送,把自己僅有的食品拋上軍車,戰(zhàn)士們接住后,又扔回去。
這樣的夾道歡送,對人民軍隊來說不止一次。1998年,長江水位暴漲,為了確保江漢平原、武漢三鎮(zhèn)乃至整個長江中下游的安全,中央決定向荊江分洪。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派出5萬多人馳援湖北,上萬官兵24小時駐扎在大壩上。
在監(jiān)利縣,長江干堤何王廟發(fā)生洪水漫溢大堤,500多名武警部隊官兵跳入江水中筑起人墻,排除了險情。
洪水退去,大軍撤離,車隊被歡送的人群簇擁,半小時前進不到3公里。走的人和送的人,互相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一首《為了誰》紅遍大江南北。
維和,中國成為關鍵力量
9月17日,兩架中國空軍的伊爾-76大型運輸機分別從北京和四川瀘州起飛,滿載人員和物資飛赴南蘇丹(瓦烏)和剛果(金),執(zhí)行維和任務。
自1990年首次派出5名軍事觀察員以來,中國已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余人次,參加了聯(lián)合國24項維和行動。目前,仍有2500余名中國軍人正在聯(lián)合國7個任務區(qū)和聯(lián)合國總部執(zhí)行維和任務。
從派出軍事觀察員到派出成建制維和部隊,從工兵、醫(yī)療等支援保障分隊到警衛(wèi)、步兵等作戰(zhàn)分隊,從地面分隊到直升機分隊,中國積極履行大國責任義務,扎實推進維和能力建設,用實際行動兌現維護世界和平的鄭重承諾。
中國已經成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維和出兵國,也是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的主要出資國。因為紀律嚴明、素質過硬、吃苦耐勞,始終保持“零違紀、零遣返”紀錄,中國維和人員全部被授予聯(lián)合國維持和平勛章。
在完成維和任務之余,維和官兵積極幫助當地民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用實際行動贏得聯(lián)合國官員和任務區(qū)民眾由衷的信任和贊許,中國維和部隊也被譽為是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
中國軍隊有13名維和軍人犧牲在維和一線。每一名倒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英雄都沒有被忘記,維和烈士的遺體全部被高規(guī)格送回祖國。在烈士犧牲地,我國駐外武官處、維和部隊和華人每年都會舉行各種祭奠活動。
犧牲并未阻擋中國軍隊走出去。中國2015年作出支持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的6項務實承諾。按照6項承諾,中國已經完成了8000人規(guī)模維和待命部隊在聯(lián)合國的注冊工作,正在形成遂行任務能力;按計劃為各國培訓維和人員和開展掃雷援助項目;常備維和警隊已經組建完畢;向聯(lián)合國蘇丹達爾富爾維和行動派遣的直升機分隊已經輪換至第三批。
前進道路上,中國軍隊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參加采寫:于曉泉、劉藝、馬儷維、許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