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英雄,我們還能做得更多……

烈士紀念日來臨之際,第72集團軍某防空旅雷達偵察連的官兵們來到沈國良等烈士的墓碑前,深情地為烈士墓碑擦去塵土,向烈士敬獻鮮花。
童祖靜攝

對于世界而言,你只是一個軍人;對家人而言,你卻是整個世界
一大早,趁著太陽還沒露頭,沈爸爸就從瓜地里扛回來兩個西瓜,顧不得喝口水、擦把汗,又趕緊手握鐮刀,割起了門前院子里的草……
得知自己的“兵兒子”們——來自第72集團軍某防空旅的10多名官兵,今天要來“上門認親”,已過80高齡的沈爸爸一大早就開始張羅收拾。看到沈爸爸額頭滿是細細的汗珠,官兵們趕緊攙扶著他進屋歇歇。
室外艷陽高照,這個家庭卻冷冷清清,失去獨子后,老兩口已經習慣了這種孤寂??吹綉?zhàn)士們一進屋就幫忙打掃衛(wèi)生整理家務,沈爸爸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但眼神中也帶著一絲惆悵:以前國良探親回來時,也是搶著干家務。看著眼前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沈爸爸感到自己的兒子那么近,卻又那么遠。
本已到了頤養(yǎng)天年的年紀,卻要事事親力親為。沈爸爸身子骨還算硬朗,他最擔心的是沈媽媽,如今老伴體弱多病,自己更是不敢先病倒。
進屋后,沈媽媽領我們走進烈士的房間,榮譽獎章與烈士遺照掛在最顯眼的位置。時間磨去了軍功章的閃耀金光,黑白色的軍裝照已經有些泛黃。前些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建了樓房,他們堅持為兒子留了一間,沈媽媽常常念叨:留著房間,萬一兒子回來了能有個地方住。
1985年春節(jié)后,他們最后一次收到兒子的來信。握著發(fā)黃的信紙,沈媽媽永遠也忘不了里面的話:媽媽,家里過年放鞭炮了吧?我在戰(zhàn)場上開槍當鞭炮,咱們也在這里過年。
信中活潑的言語,沒有絲毫悲傷的跡象,可沒想到,這封信竟成了沈國良的“遺書”。
“國良每月都給家里寫信,但這封信后突然就斷了音訊。”久未收到信件的老兩口開始憂慮不安,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直到民政局的人來到家門口,徹底打破了他們心中僅存的一點僥幸與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