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江河畔一扇老門板的講述——
那支隊伍不一樣

■李 錦 記者 宮玉聰
馬曉雪攝你已經(jīng)看見了,我是一扇老門板。我的家在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大烏江鎮(zhèn)烏江村半邊街上。
83年來,我一直為自己身上這兩則標語而驕傲:“奪取國民黨的武器來武裝紅軍民眾”“紅軍士兵是工農(nóng),不要拿槍殺工農(nóng)”。
對,這兩則標語就是當年紅軍用毛筆手書的。追溯它們的誕生,要從1934年12月底的一天說起。
那天深夜,一支部隊來到我們村。因為連年兵荒馬亂,鄉(xiāng)親們一聽到有部隊進村,都怕了。女人們帶著孩子和牲畜躲進附近的山洞,男人們留下看家,我的主人李玉清也不例外。
但讓大伙兒沒想到的是,這支部隊和以往的那些部隊都不同,他們住宿不進村民家,吃糧用物用大洋買,還主動幫鄉(xiāng)親們挑水、砍柴、做農(nóng)活。
在和官兵的交談中鄉(xiāng)親們得知,這支不一樣的部隊叫紅軍,他們經(jīng)過余慶縣城來到這里,準備渡過離村不遠的烏江。送別那天,許多鄉(xiāng)親主動送茶送水送雞蛋,不少人家自愿卸下門板交給紅軍搭浮橋,還有的冒著生命危險給紅軍帶路……
就在臨出發(fā)前,一名紅軍戰(zhàn)士用墨汁在我身上寫下這兩則標語。從那一刻起,我覺得自己再不是一扇普通的門板,而是承載著紅軍火熱理想的宣言書。
了解到紅軍是工農(nóng)自己的隊伍后,那幾年村里很多年輕人都參加了紅軍。后來,聽村里的陳繼昌負傷回鄉(xiāng)時說,他們跟著紅軍走出貴州,走過云南,走到四川和我所不知道的遠方……
有段時間,主人李玉清擔心土豪劣紳看到我身上的標語來找麻煩,可又舍不得把標語抹去,于是做了新門板換上,把我藏在家中的米倉里。直到有一天,他喜氣洋洋地把我搬出來,全身上下擦拭了好幾遍,重新裝在門上。聽說那一天,后來不斷壯大的那支隊伍終于解放了老百姓,建立了新中國!
主人一直把我當成傳家寶,他在世的時候,多次囑咐兒子李大澤和孫子李光武,一定要好好保護我。
李家的房子改建了3次,但每一次我都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
前兩天,聽一位來村里調(diào)研的軍史專家說,我的兄弟姐妹有很多,遍布紅軍長征的沿線,有的跟我一樣留在鄉(xiāng)親家,有的走進了博物館。我很自豪,我們被稱作“書寫在木板、石壁、墻頭上的史詩”……
(原標題:老照片里面的小孩子:12歲一心當紅軍)
來源:http://www.81.cn/2017jj90/2017-07/12/content_767268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