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我們來把關比較放心 孩子尚未踏入社會,為什么就要這么著急給他們找對象?家長自有他們的道理。“女兒到了戀愛佳期,如果我們不幫著物色,萬一她在學校和哪個不合適她的男生在一起,就很麻煩了,我們幫她找的對象肯定是最好的?!奔议L廖女士說,他從女兒大二寒假開始,就開始托人幫忙物色,如今上大三的女兒“正和一個我給她介紹的公務員處著”,廖女士這才放心了。
另外,也有家長擔心子女今后工作忙沒時間談戀愛,所以自己就先張羅著?!跋认率譃閺姡f一畢業(yè)以后給剩下了,那就完蛋了!”一家長笑稱。
據(jù)調查,大多數(shù)被安排相親的大學生家庭條件都比較好,即使畢業(yè)馬上結婚,物質方面也基本不需要學生本人操心,因而在相親對象的選擇上條件也都比較高。
不過,也有家長反對這種做法,認為子女的感情生活應由他們自己去自由發(fā)揮。
專家大學生幸福觀在轉變
對于大學生暑假期間頻繁“被相親”的現(xiàn)象,多位專家都認為,這是因為近年來各種媒體對“剩男剩女”的大肆報道和渲染,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社會焦慮。
而廈大社會學系一位老師則認為,大學生相親是“校園戀情”發(fā)展的新現(xiàn)象。
十幾年來,大學生戀愛從最初的“欲說還羞”到后來的“愛情是日常用品”,再到不排斥“被相親”,表現(xiàn)了大學生戀愛易發(fā)性很高,而且越來越務實的特征,同時也體現(xiàn)了大學生幸福觀的轉變。
他認為,在校大學生時間比較寬裕,有比較多的時間來交往、接觸。而一旦踏上了工作崗位,工作壓力增大,雖然可接觸的人群可能增多,但是大多數(shù)人的交往卻變?yōu)榱恕皽\交往”,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在結婚問題上都成了“老大難”。而相親這種模式,由于雙方在一開始就對對方的情況了如指掌,因此在此基礎上的戀愛成功幾率也比較大。
不過,因為相親對象的衡量標準往往更多地被父母設定為經(jīng)濟基礎、工作狀況等物質條件,因此,比起個人奮斗和努力創(chuàng)造出來的幸福,這種功利性的婚姻存在更大的不可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