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2.5%的人很神奇
連大三的學生都忘了高考題該怎么答,就更不用說走出社會的人了。
葉先生現(xiàn)在一家私企工作,他是廈門理工學院2010屆畢業(yè)生,曾三次報考公務(wù)員,而每次面對讓他傷透腦筋的備考,他都巴不得能穿越回高中那個他“一生中知識學習的巔峰時代”?!叭绻试S高中生考公務(wù)員,估計大家都能考得很好。而那些內(nèi)容也僅僅適用于考試,和我的日常生活基本無關(guān)。久而久之,遺忘是必然的結(jié)果。調(diào)查中那2.5%能記住全部知識的人都很神奇,記憶力驚人,值得佩服?!比~先生說。
有時,葉先生會依稀記起中學學過的:細胞的有絲分裂或者減數(shù)分裂、指數(shù)函數(shù)還有三角函數(shù),用子彈打放在小車上的小木塊,計算小車和小木塊什么時候能一起勻速行駛,還有那些無聊的化學方程式……“這些知識,至少在我身上目前還沒派上用場過?!比~先生說。
而采訪中,對于“中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甚少”的觀點,絕大多數(shù)人也都是贊同的。
目的就是為考出高分 雖然有人認為中學知識“不中用”,但教育界堅持,學習是為了形成知識體系、世界觀,比如學數(shù)理化是為了形成科學素質(zhì)。所以比起“知識無用論”,社會對初中教育的反思要來得更熱烈。
一位家長說,看看我們的孩子,每天起早貪黑,為了高考,將全部的精力全部使上,到頭來,卻要落個什么都記不住的下場,太可悲了!
廈門一名中學教師也坦言,現(xiàn)在高考就是指揮棒,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考出高分。簡單點說,許多老師的做法主要就是通過多年經(jīng)驗以及對高考的總結(jié),最終整理出考點和題目類型,教給學生,讓學生熟練掌握。
而“對于這些考點和題目,孩子們往往要付出數(shù)不盡的精力去掌握,重點是,這些知識在他們高考后的一生中都用不了幾次,甚至可能連一次都用不上?!?
導報記者發(fā)現(xiàn),自此份調(diào)查結(jié)果出爐后,諸如此類對“初中知識脫離實際生活”的反思不絕于耳,而最終定論,也無外乎呼吁要改變課程設(shè)置。
為實用而學不易遺忘
其實在多年前,一篇關(guān)于《中國標準化教育害了誰》的文章就曾引起過教育界的強烈共鳴,但共鳴過后,更多的園丁并未尋求改變,背后,高考制度是始作俑者。
廈門六中高級教師劉美蘭表示,高考講究的是“求同思維”,它要求學生都要用同一種套路來答題,高考作文的批量式閱卷,更是直接反對了學生張揚的個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于高考錄取制度的大背景之下,不管學生能寫出多么出色的文章,只要不符合高考的答題套路,都拿不了分數(shù),久而久之,孩子們的思維被壓制得毫無棱角,當他們想再創(chuàng)新時,也早已完全失去了標新立異的能力。
所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中學生的所學所答容易演變成錄取制度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任務(wù),最終目標只為在考試中取得高分,考試結(jié)束,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不到的知識,自然要被淡忘。
因此,將“為考試而學”轉(zhuǎn)變?yōu)椤盀閷嵱枚鴮W”,才是解決初中知識高遺忘率的關(guān)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