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進漳居住地,考證頗費周折 在漳州市政府大院內(nèi),一座三層磚石結(jié)構(gòu)樓房格外醒目,圍墻上留有紅軍攻克漳州時書寫的“最貧苦工農(nóng)自動起來當紅軍”、“實行土地革命”等標語。這就是毛澤東率領(lǐng)紅軍攻克漳州時居住的舊址,因用紅磚砌墻,故有“芝山紅樓”之稱。
不過,關(guān)于這一舊址的考證,可謂一波三折。漳州市黨史辦一工作人員介紹,1956年5月,革命史料工作人員在廣州走訪漳州戰(zhàn)役的親歷者羅明時了解到,毛澤東當年進漳后住在一教會學校的校長樓,回漳后,工作人員向當年的尋源中學(當時已變更為農(nóng)校)一教務(wù)員求證,對方也說是,可找校方交涉,卻被校方否認。
1956年12月,鄧子恢(時任副總理)來漳參觀“紅樓”,親自指認并強調(diào)農(nóng)校小洋樓就是當年毛主席居住過的教會校長樓,同時他指出,羅明、蔡協(xié)民、曾志也住過該樓。
舊址已考證,可當時入住人員分布又是怎樣的呢?這時,千里之外的羅明來信,詳細回顧當年毛主席進漳時居住地和小洋樓入住人員分布情況。1957年5月,龍溪地委、行署將“芝山紅樓”開辟為“毛主席進漳居住紀念館”(后改名為“毛主席率領(lǐng)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加以整理布展,對外開放。
導報記者看到,這個紀念館館藏豐富,既有閩南地區(qū)革命活動的大量黨史資料,又有紅軍攻克漳州圖、表、文告和人物肖像、遺址照片。二樓的“毛主席工作室”是根據(jù)當年同住該樓的鄧子恢、羅明、曾志、吳潔清(毛主席的警衛(wèi)員)等老同志的回憶和指點,按原樣擺設(shè)的。展品中還有珍貴的《毛主席致電周恩來》三封電報原文抄件、《林彪、聶榮臻在飛機前合影》等歷史照片,同時還有1932年進漳、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94名將軍的肖像。
攻克漳州紀念碑,老紅軍大力促成
在紀念館左前方,是一座“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紀念碑”。漳州市黨史辦有關(guān)負責人介紹,該紀念碑的建設(shè),很大部分得歸功于老紅軍童小鵬。
1990年,75歲高齡的童小鵬離開京城,定居漳州。他向漳州市委建議,隆重舉行紅軍攻克漳州60周年紀念活動,并建立紀念碑,使之與原來毛主席居住過的“紅樓”一起,成為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該建議得到了漳州市委的同意,并立即向省委、中央報告后也獲得同意。
據(jù)童小鵬兒子童丹寧回憶,當時,童小鵬專程到北京,請當年任東路軍政委的聶榮臻元帥為紀念碑題字,當時聶榮臻已因病住院,遵醫(yī)囑不能會客,但聶帥得知后,第二天便讓秘書將其題字和簽名交給童小鵬。
很快,建碑地址確定,就位于“紅樓”旁,于1992年1月開工,并趕在紅軍攻克漳州60周年紀念日前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