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創(chuàng)業(yè)艱難祖訓
后世子孫愛護老宅
張?zhí)熘嬖V記者,大宅所在地最初其實是一片果園,屬同村一戶尤姓鄉(xiāng)紳所有。有一年天降大雪,果園遭災顆粒無收,尤鄉(xiāng)紳便將果園賣給了同樣從事果樹種植生意的張大本。張大本接手之后,著手修復,精耕細作,此后連年豐收,獲利不菲。而且張大本腦子靈活,將果子制作成果干,運往蘇杭售賣,換回綢緞布匹在福州銷售,多年經營積累了雄厚的資金。此后,果樹老化,張大本遂將果園作為宅基地,興建了如今的大本厝。
張?zhí)熘f,張大本家族子孫多以農耕與經商為業(yè),向往單純的田園生活。因而,雖然諸多張氏子孫科舉捷報頻傳,但張家后代很少有人做官。也正因崇尚耕讀文化,張氏家族也形成了一股團結互助、秉承祖訓的良好家風。
記者了解到,從清代至今,大本厝僅經歷局部的修繕,整體基本沒有受到破壞,保存完好。“‘恒念吾創(chuàng)業(yè)維艱,守成不易,爾等當以愛護為上,是厚望焉。’這是大本公留給子孫的遺訓,意在讓后人們顧念先祖創(chuàng)業(yè)艱難,好好地將大本厝保留下去。”張?zhí)熘f,張氏家族后世子孫一直約定俗成地不將雜物隨意堆放在大廳內,厝內也規(guī)范飼養(yǎng)家禽。如今,一些退休老干部還主動承擔起厝內的衛(wèi)生和花草整理工作。
此外,在20多年前,張家還成立了保護管理祖屋理事會,對大本厝進行更為規(guī)范的管理和保護,這才有了之后的不少劇組前來取景拍攝。
“古厝保護的方法雖然簡單,但難在堅持。”張?zhí)熘f,如今老宅歷經180多年的風雨滄桑依然保存完好,這是張家歷代堅守祖訓的結果。
如今,張?zhí)熘土硗鈳孜焕先溯喠魇刈o著老宅,接待前來參觀的游客,并義務擔任解說員。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將那段大本厝內的輝煌向人訴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