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同治皇帝欽賜的“誥命”匾。
張氏五子登科
獲御賜“誥命”匾
大本厝由張大本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建成,全木結構,三進三天井,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厝內布局有左右?guī)?、回廊。大院外還有門前埕、后花園、左右花園等。2006年,大本厝被列為閩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門樓到廳堂要穿過六重大門,縱深有近千米,這在大宅中是比較少見的。在以前,除了門樓和老宅正大門這兩道門是開著的,其余的門只有在貴賓到訪或家族婚喪大事之時才打開。”張?zhí)熘f。
張大本的家族在厚美村屬于望族。在清代,上街地區(qū)第一個武舉人就是出自張氏家族的張渝奐。“論輩分,張渝奐是張大本的祖父輩。”張?zhí)熘f,張大本的堂叔張康成還得中嘉慶甲子科舉人,開啟了家族由武到文的轉變。此后,張大本五個兒子分別得中舉人或貢生,張氏五子登科在當?shù)爻蔀槊勒?。如今,在大本厝大宅門后一道緊閉的大門上,還掛著六道朱紅色的“捷報”(舊時科舉高中之后,差役都會前來傳捷報),上面詳細記載著張康成及張大本五個兒子獲得功名的榮耀。
走過大門,在廳堂的正梁之中懸掛著一塊匾,紅底漆金浮雕楷書“誥命”二字,四周框以浮雕漆金花卉圖案,兩邊鏤雕漆金雙龍。
據(jù)了解,這塊匾是清同治皇帝欽賜的。事因張氏五子登科,轟動一時,侯官縣令呈文福建撫臺請獎。同治皇帝得知此事后,為褒揚此書香門第,便特制此鍍金盒匾賜予張大本一家。此后,歷經百年歲月,此“誥命”匾作為傳家珍寶,世代相傳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