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步道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福道主軸線沿著山脊線蜿蜒前行,長約6.3公里。踏上懸空的鋼結構棧道,腳下延伸的不僅是道路的長度,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深度。
“步道每前行16米,高度只上升1米,讓人走起來相對輕松。”楊臻介紹,橋面采用格柵板,縫隙控制在1.5厘米以內(nèi),既可以滿足輪椅通行,也不妨礙下方的植物吸收陽光雨露。
福道梅峰山地公園段是福州第一座山地類海綿公園。梅峰山地公園三面環(huán)繞青翠山林,中間涵養(yǎng)一汪湖水,鋼結構棧道從湖中蜿蜒而上,順著山勢與福道主軸線相連。
“這一汪湖水名為歸水潭,原先是廢舊魚塘。”楊臻說,如今,山體收集到的雨水層層截留、過濾,都匯入歸水潭。水中按比例投放了特定的水生動植物,建立可循環(huán)生態(tài)系統(tǒng)。歸水潭中架著一座水中棧道——沉水橋,橋面低于水面1.5米。步行其中,視線平行于水面,可零距離觀看水中蓮花、野鴨戲水。
楊臻告訴記者,這些禽類都是福道建成后飛來筑巢的。“我們補種了鄉(xiāng)土樹種,在豐富景觀層次的同時,也讓鳥類等野生動植物明顯增多。水中的野鴨,山上的山麂、松鼠,時??梢钥吹健?rdquo;
完善配套 創(chuàng)建4A級景區(qū)
“福道的建成,改善了環(huán)境,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翁道雙說,福道就像是他家的“后花園”,每天上午送孫子上幼兒園后,他都要去福道“報到”,讓身心徹底放松。如今,福道也成為來榕游客的“打卡”勝地,收獲了2017年國際建筑獎、2018年新加坡總統(tǒng)設計獎,并亮相《LandscapeDesign》雜志封面。
福道的“進化之路”還未走完。楊臻表示,根據(jù)鼓樓區(qū)全域旅游三年計劃,福道力爭在后年升級為4A級景區(qū)。
“目前在配套全線永久性供電,到春節(jié)前完成夜間照明,方便居民夜間休閑健身。”楊臻介紹,全線中英文標識系統(tǒng)也在設計中,讓游客對游覽路線一目了然。
福道的智能化系統(tǒng)也將于今年底啟動,包含出路口顯示屏、休息點免費WIFI、全線監(jiān)控系統(tǒng)、緊急呼救系統(tǒng)等。到明年,游客通過手機就可以了解自己在哪、要如何游覽。此外,福道計劃建設3個游客服務中心并配建停車場,擬設于梅峰山地公園、金牛山體育公園、西客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