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賢貞?zhàn)B的蜜蜂是政府免費提供的。
案例三
幫扶不停止
脫貧戶成多面手,持續(xù)增收
2日,記者來到丹洋村邵賢貞的家中。記者看到,房前屋后仍掛著結婚時的紅色彩帶和大紅“喜”字。原來,幾個月前,他的兒子剛在老家完婚。幸福、喜慶的心情早已取代他家此前多年難以揮去的陰霾。
1993年,在外打工的邵賢貞在騎車時不慎摔成腦震蕩,病愈之后留下后遺癥,無法從事體力勞動。“當時,我連鋤頭都拿不起來。”對于他家來說,這簡直像天塌了一樣。當時,邵賢貞年僅35歲。
2016年,邵賢貞被列為精準扶貧對象。在村干部的牽線下,他養(yǎng)起了“定制土雞”。“只要客戶預定好雞的數(shù)量,我就買好雞苗,花將近半年的時間好好去養(yǎng),既能保證雞的肉質(zhì),還不愁銷路。”邵賢貞說,去年他靠養(yǎng)雞的收入達到了6000多元。而他的妻子、兒子也在村干部的幫助下,到鎮(zhèn)上打工,一家人在去年底就成功脫貧。
今年初,鎮(zhèn)、村干部的幫扶并沒有停止。勤勞的邵賢貞一家也抓住機會,開始種植養(yǎng)殖兩手抓。為此,他們領到了鎮(zhèn)里免費發(fā)放的10箱蜜蜂。他的妻子也從茶廠的打臨工中學到了技術,自己承包了一片別人不要的茶園,白天到自己的茶園打工,晚上繼續(xù)到鎮(zhèn)上的茶廠干活。邵賢貞興奮地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底,他們一家將有至少5萬元的收入。
“勤勞的‘勵志哥’邵賢貞一家,可謂是村民們學習的好榜樣。”丹洋村支書邵浩賢說,包括邵賢貞一家在內(nèi),去年村里的5戶20人全部實現(xiàn)了脫貧。這些脫貧戶十分勤勞,村里還給他們介紹了清潔工、護林員等兼職工作,保證年底每戶能有萬元以上的收入,鞏固脫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