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達埔鎮(zhèn)制香有300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香都”,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制香基地。一支竹簽、一些香粉,是如何制成篾香?記者跟隨制香師傅,體驗傳統(tǒng)制香工藝——
篾香世界里的樂與憂

文化創(chuàng)意園里,曾建全向游客演示手工制香。
臺海網10月24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19日,記者來到以制香聞名海內外的“香都”永春縣達埔鎮(zhèn),鎮(zhèn)上隨處可見永春篾香的蹤跡。因家家戶戶制香,奠定了達埔不可撼動的福建乃至全國制香第一鎮(zhèn)的地位,“永春篾香”還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記者走進彬達文化創(chuàng)意園,一股馨香沁心而來,園區(qū)內種滿沉香、檀香等珍貴植物。
古香古色的書齋仿佛一條時光長廊,記錄著“達埔香文化”的歷史足跡,古老的水車悠悠地轉著,伴隨著水車的動力,一根根木樁落下,舂打在香料上,向慕名而來的客人們演示著制香的傳統(tǒng)工藝。
工人與香融為一體
鄉(xiāng)村的夜晚,萬籟俱寂。彬達制香車間燈光微微,夜班工人們已開工,他們要趕在太陽出來之前做出一批香,曬香工人白天來上班,后面的工序才能順利接上。
車間里,香粉漫天。窗臺上滿是厚厚的香粉,宛如多年無人打理的老屋。工人們相信由多種食用香料制成的“神香”有保健養(yǎng)身作用,臉上滿是亮紅的香粉。
空氣中的亮紅,工人身上、臉上的亮紅,在夜色中格外動人心魄。
工人陳東說:“香粉由食用和藥用純植物制成,遇水產生黏性,吸不到肺里。”永春篾香一般用沉香粉、檀香粉和柏木粉;藥香則選擇澤蘭、茯香、細辛、靈香草、柑松、大黃、甘草、蕓木、白芷、三奈、川芎、當歸、高良姜、公丁香、大茴等幾十種中草藥材。“正因為香是以幾百種中藥材為主料,不僅香氣獨特、持久醇和、沁心入腦,還有安神、養(yǎng)生等功效。”陳東自豪地說。
在一個堆滿香粉的工作臺前,一名制香工人將一把沾過水的竹簽打開成扇形,在香粉中搓黏一遍,頓時竹簽上裹滿了粉。見記者看的認真,他一邊舞動雙臂,一邊介紹說:“我是在沾粉,要反復幾次,把粉沾均勻才行。”和記者聊天,并沒有影響他的操作,幾次下來,竹簽已變成半成品的篾香。在沾香粉過程中,只要輕輕抖動竹簽,十幾分鐘下來,整個屋子就粉塵彌漫。在香粉這個媒介的“撮合”下,工人與香早已融為一體。
一位工人走過來,指著這位從頭到腳都被紅色香粉遮掩住真面目的人介紹說:“這是已有30余年制香經歷的老牌制香師、創(chuàng)意園的創(chuàng)始人曾建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