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全元龍山祭祀岳飛的“岳帝宮”

福全元龍山“天子萬”摩崖石刻
得名福船 延續(xù)人文光輝
關于“福全”名稱的由來,始終流傳著一種說法,據說是跟載譽至今的“福船”有關。眾所周知,福船是中國“四大古船”之一,是古代海船中的一種船型,為閩浙一帶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稱。明朝廷派出的出國使臣乘坐的官船即為福船型海船。鄭和下西洋的船隊駛向西洋各國,途經太平洋、印度洋,還要去波斯灣和東非沿岸等深水海域,選擇的仍然是這種尖底、深吃水、長寬比小的船型。因為“福船”和“福全”在閩南語中讀音相近,寓意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這是“福全”得名的由來。
六百多年前,一個海風吹拂的邊陲之地,外寇浪人妄圖肆虐的海岸關隘,不但撐起了保家衛(wèi)國的傳奇,而且繁殖了生生不息的文化。尚武和行文,是如此不經意又是如此完美地在此結合,綻放出瑰麗的邊海之花。
無數(shù)已經載入史冊和更多未能載入史冊的愛國者的名單,曾在福全的城上城下吶喊廝殺,喊進了石頭里的忠貞果敢與英勇無畏。流盡最后一滴鮮血也要守住城樓的勇敢,在這里無限張揚。今日的福全衛(wèi)城,不僅不會因為城墻曾被拆卸移作他用,僅留殘垣斷基,而中斷她的歷史和精神,更會因為有望恢復當年的海上雄姿,而無限延續(xù)她的人文光輝。
可以說,福全衛(wèi)城保存的文物特別豐富,并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明清時期的傳統(tǒng)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這是一座跨越了兩個朝代的海上雄關,是融合了忠貞果敢,兼容了工藝和技術的心靈衛(wèi)所。(執(zhí)行:陳金土 周湖健 賴小玲 圖片由陳金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