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中犬的圖案,便是用陽刻技藝刻出的
多種工藝結(jié)合 考驗工藝師手藝
“泉州花燈有10多種,大多離不開彩扎、刻紙和針刺這3種泉州傳統(tǒng)特色工藝,”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泉州花燈”省級傳承人、彩扎工藝師陳曉萍告訴記者,3種工藝的共同點都是精細,這就考驗花燈工藝師的手藝。
他說,彩扎工藝用于花燈中的彩扎燈,歷史悠久,用竹備篾子做骨架,通過工藝師的巧妙構(gòu)思和嫻熟技藝,可扎制成各種飛禽走獸、名山古剎等,外形不受限制,因此既可做大,也可小巧玲瓏,有大型座燈、水燈、掛燈等。制作一盞彩扎燈需要七八道工序,如設(shè)計造型、扎骨架、制光裝燈、裱糊、鑲金線、上色、裝飾等。針刺燈和刻紙燈外形上則是掛燈、提燈較多,一般沒有骨架。用鋼針在紙板上密密麻麻刺出圖案的為針刺燈;用刻好圖案的紙板拼成的為刻紙燈??碳堄址譃殛柨毯完幙蹋褕D案的部分留下的為陽刻,由鏤空部分組成圖案的為陰刻。
“一盞燈并不局限于一種工藝,可以是多種工藝的結(jié)合。”他拿出一盞針刺刻紙燈,它既有針刺工藝,也有“陰陽結(jié)合”的刻紙工藝。而許謙慎的料絲燈,則將刻紙工藝融入料絲燈中。
因此,如果市民和游客看到了花燈上出現(xiàn)彩扎、針刺和刻紙工藝,可先看顏色,即看花燈整體搭配,色彩搭配是否和諧,是否能讓人賞心悅目;再看透光,比如針刺燈,沒點燈時并不顯眼,亮燈之后燈光通過點點針孔透露出來,整個花燈晶瑩通透,大放異彩;后看做工,看花燈的細節(jié)處理,如刻紙圖案、彩扎燈的裱糊鑲金等是否精細;最后是看創(chuàng)意,花燈年年有,但是否年年有別致的造型或創(chuàng)新能讓人眼前一亮才是關(guān)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