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吳霞娟老人貼春聯(lián)
從竹椅轎到木頭椅轎 母子“捆綁”的69年
每天早晨五六點,無論多冷,吳阿婆都會起床煮稀飯,一口一口把兒子喂飽后,她才吃。白天一般是清粥小菜,晚上為了減少起夜的次數(shù)會改成干飯。偶爾她會給兒子加餐,燒點肉和魚。“吃肉的話要把肉燉爛撕成小片,吃魚的話要把魚刺一根根挑出來……不然他會噎到。”阿婆說,菜多數(shù)是賣菜的三兒子送來的,女兒隔三岔五也會送來吃的并幫忙打掃衛(wèi)生洗衣服,二兒子住得最近,半夜三更,母親抱不動大哥摔到一起時,他能及時趕到。
從四個月大開始,阿木就一直坐在一張竹椅轎上,長大后竹椅轎不夠用了,吳阿婆就專門請人做了一張加大的木頭椅轎。椅轎的高度和床剛好齊平,已經(jīng)抱不動阿木了,阿婆每天晚上先把阿木拖一點到床沿上,然后把他往床里推,推一段后,她再爬上床從背后拖到床頭。早晨,再以類似的動作把他抱下床。因為兒子半邊癱,重心不穩(wěn),在這過程中常會趴倒,甚至翻到床下去。年邁的阿婆再也抱不起100多斤的兒子了,只能通過鄰居幫忙把二兒子喚來。
69年,25000多個日夜,阿婆也記不清這樣的時候有幾次了。十幾年前,丈夫還在時,她還有個貼身的幫手,老伴走后,一切她都自己承擔了。這么多年來,因為要照顧兒子,阿婆從未在外住過,甚至連女兒出嫁的地方,她都沒能抽空去看看。
“他現(xiàn)在連‘媽’都不會叫,我不照顧他,還能讓誰照顧。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我能活得比他長,我要是走了,他怎么辦?”說起這件事,阿婆忍不住又抹了抹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