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交警部門規(guī)定,到今年7月1日,泉州中心市區(qū)最后近1.62萬輛摩托車將全部進入報廢期,不得再上路行駛。隨著摩托車退出中心市區(qū)進入倒計時,電動車開始熱銷。
目前,泉州市民普遍對公交車認同感差,“以摩換電”成為市民出行的基本思路。據(jù)電動車行業(yè)協(xié)會保守估計,現(xiàn)在泉州中心市區(qū)電動車保有量超過15萬輛,并且還在不斷增加。有私家車主調侃地說:“走了太陽,來了月亮,又是晚上?!比绾我?guī)范管理電動車再次引起市民關注。
隱患大 管理難
和漳州市一樣,泉州的電動車很多是超標的。中山南路“電動車一條街”不少電動車商家接受采訪時說,他們門店銷售的電動車95%以上是超標的。交警部門認為,超標的電動車速度最高達60公里/小時,與摩托車速度差不多,但制動性能比摩托車差很多,存在極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電動車闖紅燈、逆行、上機動車道等亂象叢生,而不掛牌,就談不上管理,最多是現(xiàn)場“抓獲”違法、違章的電動車,罰款20元,教育教育了事。這讓交警部門很鬧心。
新措施 將出臺
泉州市交通管理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透露:去年,泉州市已制訂了《中心市區(qū)電動自行車登記實施方案》,并上報泉州市委、市政府審批,隨后,還成立了泉州市中心市區(qū)電動自行車登記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泉州市和漳州市的情況有些相似,但電動車的數(shù)量遠遠大于漳州市。
目前,有關部門還在探討和研究,是否參考漳州市的做法,對合格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發(fā)證;對超標的則設定購買日期、設定過渡期,是否還可以推行電動車“帶牌銷售”等辦法。
據(jù)悉,相關措施有可能在近期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