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
民俗與信仰密不可分,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民間習俗都有信仰的成分。貢川是永安市文化積淀最深厚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境內的不同廟宇供奉不同之神位,不同的信仰導致不同的風俗,還繁衍了許多與道教有關的民間故事、民間歌謠。對貢川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貢川的廟宇與美麗的山景互相映襯,共同構成一得香煙繚繞、超風脫俗的宗教境界。
正順廟

正順廟位于貢堡的中心位置,是貢川古鎮(zhèn)里年代最為久遠,保存最為完好,且建造技藝最為精美的一座廟宇了。

正順廟始建于宋代,祀神謝祐,沙縣人,宋元豐五年至建甌,遇異人于水晶洞,遂體骨不凡,通道術。元佑二年化去。屢著靈跡,鄉(xiāng)人立祠祀之,紹興九年再愛敕封,賜廟額余額曰“正順廟”。

正順廟占地兩百多平方米,分上下兩進殿堂,后面還有一個小花園,右面是一座精致的小佛堂。正順廟前門樓,不知何故,大門石柱向左傾,而大門上方的屋檐石匾卻向右傾斜,居然屹立不倒,令人驚訝!
東岳宮

東岳泰山是我國“五岳之首”,貢川東岳宮供奉的是“東岳天齊仁圣大帝”,傳說即是封神中的黃飛虎。傳說,原先貢川工設府才能建東岳廟,縣一級只有建城隍廟,后不知何因貢川府未設成。但是鎮(zhèn)一級卻建有東岳廟,貢川卻是獨一處吧。

東岳廟早已荒廢,廟內供奉的各尊神像也已不見蹤影,大殿中的主要構件已蕩然無存,只留一座建筑軀殼,周圍雜草叢書。鷹廈鐵路開通后,將東岳廟與貢堡隔離開來,東岳廟所處的后山成了一座孤山,而且沒有明顯的道路可上,村民若要上山祭拜,需翻越鐵路,再爬上一段雜草叢生的小徑,或許正因為如此,才導致東岳廟如今的凋零景象,實在可惜。
顯佑祠

出貢川西門(延爽門)不遠,顯佑祠就在鷹廈鐵路一側,稍不注意,就會錯過。顯佑祠又名總司廟,始建于清宣統(tǒng)年間,重修于民國元年。顯佑祠不大,占地不過三五十平,廟前就是胡貢溪,背造貢川古城。廟內供奉的是民主公和民主婆,據說是由縣里城隍派往貢川管地方的父母官,剛正不阿、廉潔奉公。
臨水宮


只有一座門、一間正殿的臨水宮位于會清橋對面,為清代建筑,祭祀的是民間宗教中著名的“臨水夫人”。臨水夫人名叫陳靖姑,福建古田縣臨水鄉(xiāng)人。據說她能夠呼風喚雨,解除旱災,還能救產保赤,是婦女兒童的保護神,因而極獲百姓的尊崇。
感恩寺


感恩寺原為嚴氏家祠,名“錫類堂”,始建于明崇禎十年(1637年)。本只是的家壇,經女尼釋宗戒(俗名嚴秀珍,貢川人)募款,初建成一個含天王殿、大雄寶殿及如玉佛堂三殿的小型佛教道場。1993年,釋宗戒為念佛靜修,經村、鎮(zhèn)同意,將嚴氏祠堂改造成寺廟,設龕恭奉觀音。明廳改造成大雄寶殿,因取感酧佛恩之意,故題額“感恩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