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統(tǒng)計,本周(3月20日至24日)共8家公司上會,其中6家公司欲沖刺深交所創(chuàng)業(yè)板、2家公司欲沖刺北交所,涉及行業(yè)包括餐飲、芯片、傳媒等。從擬募集資金來看,這8家公司合計擬募資金額約59.27億元,其中募資規(guī)模最大的是成都蕊源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蕊源科技”),擬募資約15億元。

蕊源科技欲募資規(guī)模最大
在本周上會企業(yè)中,有6家公司欲沖刺創(chuàng)業(yè)板,其中募資金額最高的是蕊源科技。此次IPO,蕊源科技欲募資150018.37萬元,分別用于電源管理芯片升級及產業(yè)化項目、研發(fā)中心建設項目、封裝測試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主要募投項目均圍繞公司主營業(yè)務發(fā)展。
據招股書披露,蕊源科技專業(yè)從事電源管理芯片的研發(fā)、設計、封測和銷售,是細分領域知名的自主品牌電源管理芯片企業(yè)。公司產品以DC-DC芯片為主,同時涵蓋保護芯片、充電管理芯片、LDO芯片等多系列電源管理芯片,其中公司DC-DC芯片已進入眾多優(yōu)質終端客戶供應鏈體系,在細分領域市場占據較高市場份額,具備突出的市場競爭力。
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蕊源科技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9029.91萬元、11910.66萬元、32619.78萬元和15571.22萬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分別同比增長31.90%和173.87%。同期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10.50萬元、824.28萬元、9374.43萬元和4016.03萬元,其中2021年同比大增1037.29%。
其次,貴州多彩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多彩新媒”)欲募資89768.39萬元,并經貴州廣播電視臺獨家授權,獨立運營貴州省IPTV集成播控服務經營性業(yè)務。多彩新媒運用5G、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打造智能化IPTV播控運營平臺,集成央視頻道、各省衛(wèi)視頻道、貴州廣播電視臺以及國內音視頻內容供應商提供的直播、點播內容,通過電信運營商專網將視聽內容傳輸至電視終端,向用戶提供電視大屏音視頻收視服務。
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6月,多彩新媒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7901.49萬元、42657.95萬元、54165.31萬元和32028.98萬元。但目前多彩新媒主要業(yè)務較為單一,上述各期公司IPTV業(yè)務收入分別為17901.49萬元、42461.25萬元、54151.12萬元和31972.92萬元,分別占當期業(yè)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0%、99.54%、99.97%和99.82%。另外,多彩新媒在客戶方面也較為集中,其主要客戶為三大電信運營商,報告期內對上述主要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分別為17145.19萬元、42433.17萬元、54097.90萬元和30109.01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95.78%、99.47%、99.88%和94.01%。
兩家公司欲沖刺北交所
除6家欲沖刺創(chuàng)業(yè)板的公司外,還有2家公司欲沖刺北交所,分別為平頂山東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方碳素”)和山西錦波生物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錦波生物”)。
其中,東方碳素專業(yè)從事特種石墨材料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廣泛用于光伏、半導體、新能源電池等領域。公司為工信部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在特種石墨領域擁有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經過多年的持續(xù)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已掌握特種石墨的生產技術和制造工藝。
在此之前,監(jiān)管層曾對東方碳素財務內控不規(guī)范情況進行了問詢。據申報文件顯示,東方碳素分別于2021年、2022年出現兩次會計差錯,且還存在對同一事項(如應收票據、專項儲備等)進行兩次會計差錯更正的情況。此外,報告期內東方碳素還存在5筆轉貸行為,累計涉及金額4100萬元,主要為通過供應商轉借貸款。報告期內還存在少量現金交易,現金采購與現金收款占采購、銷售收入的比例均不到1%。
錦波生物是一家應用結構生物學、蛋白質理性設計等前沿技術,圍繞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抗病毒領域,系統(tǒng)性從事功能蛋白結構解析、功能發(fā)現等基礎研究,并運用合成生物學等方法實現功能蛋白的規(guī)模化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yè),同時也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
2019年至2022年,錦波生物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5593.60萬元、16127.44萬元、23343.70萬元和39019.84萬元,其中2020年至2022年分別同比增長3.42%、44.75%和67.15%;同期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526.83萬元、3194.84萬元、5738.73萬元和10917.50萬元,其中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同比增長-29.42%、79.62%和90.24%。(記者:謝碧鷺 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