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入C2C 」
過去一年多,華興資本操盤了滴滴快的、美團點評、58趕集等合并案,他們看到了太多無謂的燒錢與廝殺,建議途家提前考慮行業(yè)整合。
事實上,去年冬天途家就有了收購意向。途家高級副總裁莊海回憶,當時大家也有擔心,兩個團隊在一起會成功嗎?畢竟收購失敗的案例太多。經過醞釀與討論,詢問股東意見之后,途家決定進行一筆收購,初步選定了螞蟻短租。華興擔任收購的獨家財務顧問。

螞蟻短租2011年11月正式上線,比途家稍早一點,最初是趕集網內部項目,由陳馳和王連濤負責。2012年6月陳王二人出走,不久便創(chuàng)立小豬短租,與老東家形成競爭之勢。2013年1月,螞蟻短租獲優(yōu)點資本、藍馳創(chuàng)投、紅杉資本千萬美元A輪融資,螞蟻短租正式從趕集網分拆。58趕集合并之后,58成為螞蟻的控股股東。
今年4月,在華興的安排下,雙方完成了前期見面、交流,形TS(投資意向書)。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杜永波說,其實途家還有其他競爭對手,甚至給出了更高的估值。
收購永遠充滿博弈與談判,途家收購螞蟻的主要分歧是:買方希望控制總體成本,保留團隊,獲取長久的戰(zhàn)略資源支持;原螞蟻團隊所占股份比例相對較小,在對價上希望有一些長期激勵;原螞蟻財務投資人希望有一個好的回報,實現退出,58則希望在途家有相對多一點的股權和影響力。
華興穿針引線,引導各方抓大放小。其間,杜永波與58集團CEO姚勁波有過幾次交流,姚本人非常支持。事實上,合并之后的58趕集有其業(yè)務重點,在目前58的體系中,與58到家、瓜子二手車等相比,螞蟻很難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持,如果追趕途家,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資源。
“其實整個C2C規(guī)模都還很小,螞蟻和小豬規(guī)模差不多,兩個團隊都是不錯的。坦誠地說,相對小豬里邊投資人比較多,成本會高一點,螞蟻成本低一點,所以后來就找性價比高一點的。”韓彥向《中國企業(yè)家》透露。
華興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走完簽署保密協議、交換材料、簽署投資意向書和盡職調查、法律協議談判等流程,前后兩個多月,收購完成。
目前,兩個團隊保持獨立運營,正在實現內部資源共享和數據打通。
螞蟻短租CEO申志強通過郵件回復《中國企業(yè)家》:雙方都看到住宿分享市場到了爆發(fā)的臨界點,需要更大平臺對行業(yè)生態(tài)、特別是對用戶的多元需求進行響應和服務。雙方股東都比較多,最后用了兩個月左右時間完成了整個交易。
羅軍則表示,從第一天開始,他就非常清楚行業(yè)最后的結果會是到C2C,C2C的擴張性更大,產品個性化會更強,更能吸引人,但一開始有很大的障礙。其實很早途家就有C2C的嘗試和布局,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和管理方法,接下來需要規(guī)?;l(fā)展。他看到螞蟻的交易量、用戶體驗、投資回報率等不錯,就選擇了螞蟻。同時,他也看中了螞蟻背后58趕集的資源。
途家D及D+輪領投方All-stars共同創(chuàng)始人和管理合伙人季衛(wèi)東認為,58在很多小城市和城鎮(zhèn)有房源,有些小地方還很有特色,如果途家能將其廣告、客戶和地方旅游資源進一步整合,則非常有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