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博研究人員舉證
鉤摹自石刻
上博研究人員指出,《功甫帖》鉤摹自《安素軒石刻》。
對比《安素軒石刻》所收的蘇軾《功甫帖》拓本和蘇富比的《功甫帖》拍品可見前者書藝水平遠遠勝于后者?!豆Ωμ吠乇据^好地表現(xiàn)了蘇字逆入平出、以藏鋒與中鋒為主的用筆特點,線條飽滿圓厚,且起收、使轉(zhuǎn)等運筆過程交待更為明晰。而《功甫帖》拍品,其用筆居然以偏鋒為主,缺乏立體感,這是因為鉤摹本本非出于自然書寫,故缺少書法審美要素。
鑒藏印、騎縫章也作偽
上博研究人員還指出了若干《功甫帖》作偽旁證。

《功甫帖》鉤摹本右下有“世家”一印,翻刻自《安素軒石刻》所收的蘇軾《功甫帖》拓本。這本是一枚騎縫章,應與邊封接連。同時,清代書畫名家翁方綱的書法存世較多,與這張拍品立軸上的翁氏書法差距甚遠。此外,這件拍品“蘇軾謹奉別功甫奉議”九字之下,留有六方朱印,色澤相同。很難相信跨越百年、經(jīng)手《功甫帖》的幾位藏家使用的印泥是一樣的。
上博認為,鉤摹本中,除許漢卿鑒藏印為真外,其余明清題跋及鑒藏印皆偽,此屬坊間作偽者的慣用伎倆。
“雙鉤廓填”
又稱“雙鉤填墨”,在唐宋時主要用來保護原跡,臨摹學習,此法易于傳播流行,到了刻帖成風的晚清,成了坊間作偽、制造書法贗品、欺世牟利的主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