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東西或者買服務要付錢,否則就是霸王餐行為了,這個道理大家都認同,那如果不提供服務卻要收錢,收了錢還想方設法不給退,又是什么行為呢?一些消費者在使用共享自行車時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北京的消費者郭先生告訴記者,他在使用ofo小黃車的時候,遇到了多次車鎖沒開,可是卻被扣費的情況。
北京消費者郭先生說,這個車始終打不開,報修以后,仍然扣了我一塊錢。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始終都無人接聽。
郭先生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并未要回沒有使用共享自行車卻被扣掉的錢,最后郭先生選擇在網(wǎng)絡上曝光此事,曝光后不久ofo方面給郭先生退回了這一塊錢。
上海的牛先生在使用ofo小黃車時也遇到了類似的困擾。
上海消費者牛先生說,連續(xù)掃了2、3輛因為前兩輛都是壞車,然后第三輛的話它的密碼是錯誤的,是其中帶0和5的,它那個車上的密碼只有1到4。當時就報修了,報修了之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幾了個月,一直沒有處理。
兩位消費者都沒有打開車鎖,但卻都被計了費,并扣掉了賬戶中的錢。
上海消費者牛先生說,我覺得他給我一個錯誤的密碼,錢又不退給我,客服電話也打不通,我感覺這個事情非常的不好,個人比較氣憤。
為了驗證牛先生的說法是否屬實,記者進行了一次實際體驗。

記者在6月14日下載了最新版本的ofo小黃車app。繳納押金、充值完成后,記者找到一輛ofo共享自行車,并對車身上的二維碼進行掃碼,上面的計時器就開始計時了,當記者收到四位開鎖密碼后,并沒有輸入密碼進行解鎖,而是直接結(jié)束行程。這時記者看到,賬戶中被扣掉了一元錢。
對此,記者咨詢了ofo客服。ofo客服證實,沒解鎖卻扣費的情況確實存在。

ofo客服說,就是說從掃碼的時候開始計算費用,如果說這個時候結(jié)束那就是一小時內(nèi),就是一元錢。先計算后結(jié)算。
但同時ofo客服告訴記者,遇到車鎖沒開卻計費這樣異??圪M的問題只要報修就能解決。
ofo客服說,要是遇到車鎖沒開就要報修,報修后20分鐘系統(tǒng)識別完畢后,就會退回給你扣掉的1元錢。
然而包括牛先生在內(nèi)的許多遇到過沒開鎖卻被扣費的消費者表示,報修可能解決不了問題,也有可能拿不回被扣的錢。除了牛先生,記者僅在這一個貼吧上就看到數(shù)十位消費者投訴類似的問題,他們都遭遇了被異常扣費。對于北京的郭先生和上海的牛先生報修后,為什么沒有及時退費的問題,ofo客服始終沒有正面答復。
在進行實地體驗時,一個細節(jié)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記者使用ofo小黃車這個最新版本app,對一輛問題車掃碼后立即報修,半小時后記者發(fā)現(xiàn)這輛報修車輛還能被掃碼打開。記者共對問題車輛報修3次,每次掃碼間隔30分鐘以上,每次開鎖后都在60秒內(nèi)完成報修并結(jié)束行程,但都被扣掉了1元錢,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報修后再次掃碼時,并沒有收到任何壞車提示。
ofo客服說,如果是多次報修,咱這個界面就會提示您了“設備多次報修可能存在問題”。然后您是選擇繼續(xù)騎行還是不騎行。有這樣的一個提示的。
記者:“得報修多少次,才會提示?”
ofo客服說,這個我不清楚的,這個是咱系統(tǒng)規(guī)定的。根據(jù)(消費者)界面顯示為主的。
雖然客服沒有告訴記者要報修多少次ofo才能顯示壞車提示,但ofo客服說,他們目前運營的共享自行車壞車情況比較多。
ofo客服說,我們這邊現(xiàn)在壞的車輛挺多的。
記者了解到, ofo小黃車的使用流程大致是這樣的,掃描二維碼、收到解鎖密碼、輸入密碼、車鎖被打開。記者發(fā)現(xiàn),在整個過程中,消費者是先被計算了行程、之后再開鎖。即使不知道能否解鎖成功,但是只要掃碼就會被扣費。如果消費者沒有開鎖成功,需要報修或撥打客服電話要回費用。
ofo客服說,用車出現(xiàn)了問題,是系統(tǒng)進行審核的,如果不報修您直接關(guān)掉,系統(tǒng)會認為這是正常用車。
共享自行車異常扣費時有發(fā)生,而壞車無提示情況下卻在繼續(xù)收費,作為使用量巨大的共享自行車,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自行車的電子鎖使用的是移動應用和移動支付等多項技術(shù),它高度依賴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梢哉f,這些技術(shù)足以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掌握車輛的情況。
天津自行車行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仇黎明說,目前市面上有二三十家的共享自行車企業(yè),按道理應該是掃碼了,開鎖之后才能開始計費,不能直接就進入計費,這樣是不對的。這樣一開鎖就計費,會導致消費者如果車壞了,或者鎖壞了,誤收費。
而ofo共享自行車的收費使用節(jié)點是在掃碼之后,開鎖之前。
天津自行車行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仇黎明說,這樣做侵害了消費者的權(quán)益,但對于商家他盈利就會更高了嘛。但是這種方式來講的話,肯定是不合理的,因為用戶量太大了,基數(shù)太大,我們中國有上億的共享自行車用戶,如果說每個人都掃一下碼,試一下,那試錯的成本太高了。
對于這種侵害消費者權(quán)益的做法,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法》研究會的專家給予了明確的法律說明。
消法研究會李艮喜說,沒開鎖就計費,這屬于強制交易。這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侵犯了消費者公平交易的權(quán)利。這種帶有欺詐和強制交易特點的行為能繼續(xù)存在的原因,就是經(jīng)營者怕自己的利益受損,而選擇去侵害消費者的利益。因為消費者的投訴或者起訴的維權(quán)成本很高,尤其是時間上的成本,很多消費者甚至不會因為一塊錢去花費時間和金錢去維權(qu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