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消費者自身而言,在日常的銀行卡消費過程中也應當提高警惕,盡量規(guī)避被盜刷的風險。
劉俊海建議,消費者在使用銀行卡過程中應注意如下三點:第一,保管好密碼,在需要輸入密碼的時候用手遮擋;第二,選擇一些大型、信用度比較高的商戶進行消費,對于不了解的商戶盡量少刷卡;第三,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盡量減少對于錢包信息的儲存,避免為了圖方便而泄露支付信息等。
“用戶個人所能防范的地方是有限的,有些情況是用戶控制不了的。但是用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說賬戶開通網(wǎng)銀的話,賬戶金額不能高,大金額不能長期儲存在里面。另外,要注意采取一些常規(guī)技術(shù)手段保障自己的賬戶安全,比如手機和電腦不能隨便亂點一些網(wǎng)站,避免感染木馬病毒,手機里面要安裝一些安全軟件進行防護。”趙占領(lǐng)說。
據(jù)媒體報道,在本案中,劉女士作出一連串銀行卡被盜刷的標準取證維權(quán)動作,事后證明非常及時有效。
劉俊海認為,用戶在發(fā)現(xiàn)自己銀行卡被盜刷后應當及時進行止損,第一步是先撥打銀行客服電話,及時掛失支付或者凍結(jié)賬戶;其次,用戶要自證清白,如果方便的話,到周圍的ATM機上,用自己的銀行卡提現(xiàn),打印收據(jù)憑條,上面的ATM機編號可以證明用戶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而并沒有到外國消費。最后,及時報警,通過警方立案。
“求人不如求己,消費者自我保護是最大的保護。希望廣大消費者樹立安全消費的新理念,保管好自己的信用卡或借記卡。真正做到安全消費、快樂消費、放心消費。也希望銀行結(jié)合自己了解到的最新詐騙手段,及時通過手機短信、App或社交媒體,提醒廣大消費者,不斷提升銀行的公信力。消費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銀行設(shè)身處地換位思考替消費者著想,這樣才能打造一個誠實信用、安全可靠、公平公正、多贏共享、包容普惠的銀行卡市場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全面建成金融消費友好型社會。”劉俊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