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
最年輕的成人禮
12歲成人后就能脫離父母管教?
不同于西方世界大多以18歲作為青少年與成人的分界線,猶太人將成人禮的時間定為12歲。與英語不同,希伯來文中成人禮“Bar Mitzvah”所代表的意思是“誡命之子”,強調1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在信仰上達到獨立。這時人們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并且獨立參加猶太社區(qū)中的各項活動,而不再由父母承擔管教的責任。

在許多青少年聽來,這樣的規(guī)矩簡直太爽了,能脫離父母的管教仿佛獲得了自由。然而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在辦成年禮之前,孩子就要跟著猶太人中最有學問的拉比,學習一年的宗教經文課程,同時還要“認識自己的根”,包括學習希伯來文,身著傳統(tǒng)服飾進入教堂發(fā)表演講,以及進行社區(qū)服務等等。
在教堂里面對親朋好友發(fā)表人生第一場公開演講,也是成人禮儀式的必修課。閱讀傳統(tǒng)經典《摩西五經》后,男孩們將匯報自己的思想,以及如何將經典應用于今后的日常生活。演講最初的目的是鼓勵社區(qū)中的人們彼此分享想法,不過也逐漸成為孩子向父母、家人和朋友表達感激的最佳方式。
隨著儀式進行,孩子還要體驗“送禮”與“收禮”。“送禮”的意思是為了執(zhí)行戒律計劃,孩子要選擇一項能夠幫助到別人的活動,做慈善就成為許多人推崇的選項。不過在成人禮當中,孩子也會收到豐富的賀禮,比如具有教育價值的書籍或者宗教用品,當然禮券或者金錢也是必不可少的。
根據Chabad組織對猶太成人禮習俗的分析來看,成人禮儀式的隆重與熱鬧程度絕不亞于一場婚禮——在儀式之后,如果沒有趕上需要特別齋戒的紀念日,慶祝大餐、音樂和舞蹈一樣也不會少,讓孩子們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
不過值得說明的是,雖然在傳統(tǒng)上猶太兒童邁入成人世界的時間更早,但在現代社會中,孩子進入學校需要遵守校規(guī),作為國家公民也需要遵守法律。較早迎來成年禮并不意味著脫離管教的放縱,而是肩負更多的責任,從小就須高標準要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