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叕”這類詞兒,古文字里早就有
其實,具體到文字,網(wǎng)絡(luò)上大概每年都會火幾個熱詞或者“熱字”,比如流行至今的“叕”。曾有人以為,這是現(xiàn)代人為了表達情緒造出來的,但何大齊說,古文字里早就有。
有是有,但二者表達的意思往往大相徑庭。“叕”在古漢字里其實讀“zhuo(二聲)”,本意表達繩子盤繞在一起。
“有的‘疊字’,像3個‘鹿’疊在一起,念‘cu(一聲)’,下邊再加上‘土’字,就表示塵土的‘塵’。”何大齊解釋,古人造字時認為,三只鹿一起奔跑,肯定會土沫飛揚,也就有了“塵”的意思。
再如,古漢字里一個“蟲”字是表示蛇的意思。兩個“蟲”并排組成“?”,三個“蟲”字摞在一起才是表示現(xiàn)代意義上“蟲”的含義。
在《萬有漢字》里,提到的一些古文字更奇怪。比如有個字,從造型上看,像三捧土,又像三個水滴,構(gòu)型頗似簡化字“品”,但卻跟“品”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而是與現(xiàn)代漢字“壘”同義……

受訪者供圖
“寫深刻了難,但把深刻的東西寫得通俗易懂,也難。”何大齊這樣總結(jié)自己的勞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