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一部經典電影是需要勇氣的,尤其是面對《賓虛》。
由導演威廉·惠勒執(zhí)導,查爾頓·海斯頓、休·格里夫斯、杰克·霍金斯等主演的1959年版《賓虛》已成為電影史上不朽的傳奇。該片獲得第32屆奧斯卡12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等11座金像獎,創(chuàng)下奧斯卡歷史上迄今最高得獎紀錄。

1959年版《賓虛》電影海報,該片獲得11項奧斯卡金像獎,創(chuàng)下奧斯卡歷史上迄今最高得獎紀錄。當一部電影被冠以“永恒經典”之類的稱號,意味著后人最好別再去碰它,否則總有人跳出來指摘新版這里不對,那里有錯。就好比如果有人想要重拍《泰坦尼克號》,保證有一票粉絲站出來大罵,這個杰克演得比“小李子”迪卡普里奧差遠了。
因此,由俄羅斯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執(zhí)導,杰克·休斯頓、托比·凱貝爾、摩根·弗里曼等主演的2016年版《賓虛》,至少應該得到“勇氣可嘉”的嘉獎。
事實上,《賓虛》已5次被搬上大銀幕,1959年版并非第一次。
1907年的15分鐘默片,是《賓虛》的首個電影版本,但它并未得到合法的改編授權,該片引發(fā)了長達數年的訴訟案,后世評價,該片為著作權的司法界定提供了經典案例,可見本片本身的電影成就并不高。
1925年的143分鐘默片,是《賓虛》第二個電影版本,但它卻是第一個完整再現小說全貌的《賓虛》版本,該片甫一上映便成為經典。你沒看錯,1925年版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奉為“無法超越的經典”,它的拷貝于1997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入藏理由是影片“文化、歷史、美學上的重要性”。
超越經典成為新的經典的便是1959年版。米高梅公司高層認為,是時候讓《賓虛》“彩色、有聲”了。這部電影投資超1500萬美元,是當時投資最大的電影,依照購買力水平計算,相當于如今的上億美元級大投資。1959年版《賓虛》的成功,刺激了好萊塢各家電影公司,以為只要大投入、大場面就能換來高票房,1959年啟動拍攝的《埃及艷后》一定程度上屬于《賓虛》的跟風之作,但當年4400萬美元令人咋舌的投資,最終成為最虧本的買賣,20世紀??怂构静铧c破產。不過吊詭的是,當年《賓虛》大賣的米高梅反而在后來破產了,此是后話。

查爾頓·海斯頓在1959年版《賓虛》中飾演賓虛,在2003年版動畫電影《賓虛》中他再次為賓虛配音。2003年動畫電影《賓虛》,唯一值得提的一點便是,1959年版中,飾演猶大·賓虛的查爾頓·海斯頓,為這部動畫片中的賓虛配音,這亦是其最后一次參演電影。
除了現有的5部電影版本,《賓虛》還于1899年搬上百老匯舞臺,并在2010年改編成電視迷你劇。
《賓虛》之所以一次次被改編成電影,得益于龐大的讀者群。1880年出版的小說《賓虛:基督的故事》被認為是19世紀美國最暢銷的小說,也被認為是19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書籍。這里還有一個小花絮可以彰顯美國出版業(yè)與電影業(yè)的聯動效應,電影《亂世佳人》的成功,令原著《飄》一度成為20世紀美國最暢銷的小說,但在1960年《賓虛》收獲11個奧斯卡“小金人”后不久,《賓虛》小說就迅速超越《飄》成為當時美國最暢銷的小說。

1880年《賓虛》小說初版封面?!顿e虛》書的作者盧·華萊士是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中的北軍將領,戰(zhàn)時阻退過南軍對華盛頓的進攻,戰(zhàn)后又成為審理刺殺林肯案的法庭成員,但今人卻認為其“副業(yè)”寫作成就更高,其中代表作便是《賓虛》。
《賓虛》故事從小說時期起便具有濃郁的基督教氣息,否則他不會得到教皇利奧十三世的贊美。但5部電影均未完全忠于原著。
八卷本的《賓虛》小說故事極其龐大,概括主線故事如下:
1,耶路撒冷新任總督的部下,護民官米撒拉凱旋回到故鄉(xiāng),見到了兒時好友賓虛。身為猶太人的豪門旺族,賓虛的言行在自己民族中具有一定的分量。米撒拉希望利用賓虛的影響力控制猶太人的思想,讓猶太人臣服于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但賓虛不肯出賣自己的民族和同胞,兩個好友就此決裂。
2,新任總督帶領部下巡街,賓虛家屋頂上的一塊瓦片不巧松落,正砸到總督馬前。米撒拉誤以為是賓虛有意行刺,遂將賓虛全家以謀反被定罪。
3,賓虛被賣到軍艦上開始了長達3年的奴隸生活。他在船上碰到了耶穌,耶穌給他一碗水喝,并鼓勵他活下去。而賓虛的家人其母及妹被打入監(jiān)牢,在那里染上麻風病。
4,一次軍艦遭遇海盜被擊沉,賓虛救出了艦隊司令官阿里士,并被阿里士收為養(yǎng)子一同受到了羅馬大帝凱撒的接見。賓虛勇猛頑強,被阿里士培養(yǎng)成了競技場上優(yōu)秀的角斗士。但賓虛并沒有沉醉于奢華的生活和榮譽中,在他心里沒有比找到家庭的其他成員以及向米撒拉報仇更重要的事情了。
5,賓虛告別阿里士回到耶路撒冷,令米撒拉既驚訝又妒忌,于是向賓虛挑戰(zhàn)戰(zhàn)車。在比賽場上米撒拉多次暗害賓虛,最終自己卻重傷在車輪下。
6,賓虛在伊底亞姆酋長的營地里再次遇到耶穌,他認出后者曾在船上給他生的希望。賓虛受洗成為基督徒。耶穌治愈賓虛家人的麻風病。賓虛見證了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他意識到人生有比復仇更重要的事。

1925年版《賓虛》海報。在1925年版電影中:
小說情節(jié)1保留。
小說情節(jié)2改動為“賓虛在自家的樓上觀看歡迎隊伍,無意中將屋頂上的瓦片碰落下去”。
小說情節(jié)3、4、5保留。
小說情節(jié)6改動為“多年以后,賓虛的母親與妹妹不幸患上麻風病,這時耶穌降臨,賓虛母親與妹妹的病被治好了,終于得以相聚”。
在1959年版電影中:
小說情節(jié)1保留。
小說情節(jié)2改動為“新任總督帶領部下巡街,賓虛的妹妹在屋頂觀看時不慎將瓦片碰落砸到總督”。
小說情節(jié)3、4保留。
小說情節(jié)5改動為“在比賽場上米撒拉多次暗害賓虛,最終自己卻命喪車輪下”。
小說情節(jié)6則改成“賓虛始終沒有找到家人,他確信他們已經喪生。而事實上賓虛的母親和妹妹在獄中得了麻風病,被送到了麻風谷。深愛賓虛的老管家的女兒埃斯塔最后把事實真相告訴了賓虛,賓虛找到了家人,家人卻不愿走出麻風谷面對外界的鄙視。此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受過,賓虛發(fā)現耶穌就是他在危機時刻的救命人。賓虛被耶穌的言行所震撼,復仇的火焰逐漸平息,內心也趨于平靜。而賓虛家人的麻風病也在此刻奇跡般的康復了”。

2016年版《賓虛》劇照,賓虛祈求米撒拉釋放他的家人。到了2016年版電影中:
小說情節(jié)1大部分保留,但“兩個好友關系并未破裂”。
小說情節(jié)2改為“賓虛妻子埃斯塔的族人迪斯馬斯,在賓虛家樓頂的露臺上暗箭行刺總督未果”。
小說情節(jié)3保留。
小說情節(jié)4改為“一次軍艦被希臘叛軍擊沉,艦隊司令官阿里士戰(zhàn)死。賓虛成為唯一的幸存者,他被伊底亞姆酋長所救。伊底亞姆成為他的導師和恩人,教導他駕馭戰(zhàn)馬車的技術”。
小說情節(jié)5保留。
小說情節(jié)6改為“雖然贏得了勝利,但賓虛牽掛著米撒拉的傷勢,也盼望著與家人的團聚。實際上,早在賓虛重返耶路撒冷之時就被前羅馬軍官德魯賽斯告知,其家人并未死,但賓虛卻發(fā)現母親和妹妹患上了麻風病。此時,埃斯塔告訴賓虛,耶穌被抓。賓虛試圖給游街的耶穌一碗水喝,但遭到了羅馬士兵的毆打,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之時,大雨傾盆而下,賓虛家人的麻風病奇跡康復。伊底亞姆出錢贖回賓虛母親和妹妹的自由身。最后,賓虛與米撒拉和好了,他們跟隨伊底亞姆離開耶路撒冷。”
按照2016年版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的說法,他之所以改動小說情節(jié)2,讓作為羅馬軍官的米撒拉,最后是迫于高層壓力,不得不以叛國罪處置賓虛一家。“這個變動,將兄弟的矛盾由頭直接引向他們所代表的不同陣營,揭示個人命運在動蕩的時局下只能被操縱的無力狀態(tài)。”
這一改動看似合理,但卻在人物塑造上,讓米撒拉完全立不起來,觀眾無法信服,米撒拉為何如此果決處置賓虛家人,要知道電影從一開始就在強調米撒拉對賓虛妹妹的愛,然后這條線索戛然而止。2016年版弱化阿里士這條線,個人以為也是非常不成功的嘗試。

2016年版《賓虛》中戰(zhàn)馬競速一段,讓看得人血脈噴張。盡管本人對2016年版劇情改編十分不滿,但不可否認,新版仍有其優(yōu)點,尤其是戰(zhàn)車競速這場戲,電影科技的發(fā)展,使得這段十幾分鐘的戲,拍得讓人血脈噴張。
可惜的是,此次內地上映的版本又是刪節(jié)版,2016版電影在美國放映時長為2小時05分,但內地版本縮減到了1小時54分。原本以為刪去的是血腥暴力場面。但進了電影院才發(fā)現,所有涉及耶穌的情節(jié)都被刪除了,這造成了觀眾的觀影困擾,比如得了麻風病的賓虛家人是怎么痊愈的,再比如賓虛怎么就和米撒拉在片尾策馬奔騰起來,難道他倆突然意識到彼此相愛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