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 《我被封殺的抒情》(大島渚著)新書分享會在北京日本文化中心,著名學者止庵、著名編劇史航到場,暢談書與電影,分享他們眼中電影革命者大島渚的光影人生。
《我被封殺的抒情》由新星出版社及雅眾文化合作出版,是“雅眾影事”系列的第二本,該系列第一本《我的造夢之路》(今 敏 著)于2015年12月出版,在書迷與影迷中引起強烈反響。
作為與黑澤明、小津安二郎齊名的國際巨匠導演,大島渚以《感官世界》《愛之亡靈》《戰(zhàn)場上的快樂圣誕》《御法度》等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永恒璀璨的光影。大島渚說他拍電影,能夠撫慰生者與死者的靈魂,同時通過發(fā)現(xiàn)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尋找撫慰自己靈魂的方法。
止庵:大島渚的電影,“性”、“暴力”、“犯罪”和“走投無路”都是關(guān)鍵詞

止庵在現(xiàn)場首先表示自己對大島渚的熱愛。他認為,人們提到大島渚好像總要說到《感官世界》,認為這是挑戰(zhàn)秩序之作。但如果視為大島渚的代表作,可能是一種誤解。止庵認為還是《青春殘酷物語》等更重要。大島渚與戈達爾、帕索里尼、法斯賓德有某種共同之處,各有特點。而《御法度》是其展現(xiàn)自己另一種才能之作,展現(xiàn)得盡善盡美,是為難得。
大島渚是個表現(xiàn)強烈的恨,強烈的愛,而不屑于表現(xiàn)所謂正常人生、普通愛情的導演。他的電影里,“性”、“暴力”、“犯罪”和“走投無路”都是關(guān)鍵詞。這些在《愛之亡靈》一并表現(xiàn)得最充分。不僅犯罪者,連被害者也失其所據(jù)。導演在這里表達出最高的憐憫。

《我被封殺的抒情》:銀幕之外的作者大島渚
《我被封殺的抒情》是日本電影導演大島渚的自傳性隨筆集,是銀幕之外的另一個大島渚,導演在這本書里講述自己的光影人生。
大島渚年輕時所處的年代由于戰(zhàn)亂而動蕩不堪,他經(jīng)歷學運被認為是“赤色分子”,導致畢業(yè)后甚至無法獲得工作機會。他的電影之路同樣充滿波折,法律專業(yè)的大島渚卻陰差陽錯地考進了電影公司,之后因為影片觸及政治事件而被迫離開,但依舊執(zhí)著地與世界對抗,直到最后摘得戛納電影節(jié)大獎。
他在書中回憶了幾乎所有因電影而結(jié)緣的友人與同行,他們中的一些已在時代的洪流中老去,有的已經(jīng)不在人世。在對前塵往事的無限唏噓感懷里,作者對生死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
書的最后一部分是對他人作品以及觀點的點評與辯駁,體現(xiàn)出大島渚對電影的獨到理解和極深厚的功底,可見他的電影在表面的情色與暴力之外,更有著深層的意義。

縱觀整本書,大島渚的文字深刻而又不乏趣味,深情而又充滿力量,如果大島渚不拍電影,他一定會是個才華橫溢的作家,但我們也就因此而錯過了那舉世無雙的光影世界。
【書籍信息】

叢書名 雅眾•影事02
書名 我被封殺的抒情
作者/譯者 (日)大島渚 著 周以量 譯
作者介紹
大島渚
日本著名導演,新浪潮運動領(lǐng)軍者。與黑澤明、小津安二郎并馳世界影壇,曾提攜北野武等導演。一生執(zhí)導三十余部電影,鮮有失手之作。作品以藝術(shù)另類、先鋒前衛(wèi)著稱,因《感官世界》享譽國際,以《愛之亡靈》斬獲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
2013年因病離世。
譯者介紹
周以量
著名“知日派”文化學者,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比較文學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化(文學)、中日比較文化和比較文學。主要著譯有《圓點女王,草間彌生》《小津安二郎周游》等。
內(nèi)容介紹
作為與黑澤明、小津安二郎齊名的國際巨匠導演,大島渚以《感官世界》《愛之亡靈》《戰(zhàn)場上的快樂圣誕》《御法度》等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永恒璀璨的光影。
他是電影界的革命家,掀起日本新浪潮運動,以先鋒另類的手法開辟了獨樹一幟的藝術(shù)風格。
他用赤裸與暴力的鏡頭語言,揭示人性深處永恒的孤獨;又以深刻雋永的文字,詮釋忠貞不渝的愛情。他勇于突破傳統(tǒng)壁壘,不斷超越自我,像獨自潛行深海的魚,全力燃燒著自己,只為看見那一絲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