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作為中國古代紙張發(fā)明之前最重要的書寫材料,從先秦到魏晉,成為中華文明寶庫中重要的瑰寶。
二十世紀初葉以來,簡牘文物大量出土。據(jù)統(tǒng)計,中國至今共出土簡牘30余萬枚,其中有近20萬枚出土于湖南。該省出土簡牘不僅種類齊全、序列完整,從戰(zhàn)國,歷秦漢三國至西晉,在時代上沒有缺環(huán)。
圖為一位觀眾在認真觀展。向一鵬 攝
此次展覽的展陳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503件套,其中簡牘文物366件套。整個展覽分為“瀟湘弦歌”和“簡里湖湘”兩大部分,以湖南簡牘的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為主線,按簡牘出土的歷史年代為序,依次梳理和介紹各時代簡牘文物的出土情況,揭示其背后蘊含的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