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民大地,寫出文學無疆”
一定程度上,《中國在梁莊》也開啟了國內的非虛構寫作浪潮。這本書的出版與當時的文學情境密不可分。作家邱華棟回憶了當年《人民文學》編輯、刊發(fā)《中國在梁莊》時的情景。“當時《人民文學》鼓勵作家走出書房,走向人民大地,寫出文學無疆。”邱華棟表示,兩部“梁莊”出來以后,奠定了梁鴻非虛構寫作的形象和風格。
“非虛構絕不僅僅是一般的文類概念、體裁概念,它實際上體現(xiàn)著、凝聚著這個時代的文學,在面對時代、社會、人的時候的特別根本性的、核心的焦慮。梁鴻還通過她的寫作,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像梁莊一樣具有標志性的人物。在過去十年的寫作中,她高度自覺地同時又是高度糾結地把自己放到這個時代生活和文學創(chuàng)造的核心性難題之中。”李敬澤表示。
作家石一楓認為,“一個寫作者總要回答什么是中國的問題,我們總是渴望總結當下的中國,但是當下的中國唯一最大的特征恰恰就是它的復雜性,這個復雜性在梁莊里面能夠看出來。”
“非虛構文學”是一個與歷史和現(xiàn)實密切相連的文學組成,也是近年來受關注較多的文學體裁。在梁鴻看來,“非虛構文學”與生活的關系并不是“1就是1”的關系,“我們要試圖看出那個‘1’里面到底包含什么,因為生活從來不是不言而喻的,對它內部紋理的發(fā)現(xiàn)是真實、真相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如果只寫生活的、場景的、故事的,只寫這座房屋的形狀,這只是局部存在的一種表達,作家所要思考的是,這樣的局部是如何鑲嵌在時代、人性、人的生活之中的,這需要文學來表達。房屋既是一座房屋,但又不僅僅是一座房屋。它與村莊的關系,與過去的關系,都值得推敲。這也是梁莊新的形式帶來的新的思考方向。”梁鴻說。
“因為梁莊,我成了梁鴻”
在書寫梁莊的十年里,作家梁鴻亦有深刻的自省和反思。她說自己這么多年寫梁莊是在一種“誠惶誠恐”的狀態(tài)。“我自己確實是不自信的狀態(tài),不是因為寫作不好或者怎么樣,而是我對自己的思想一直處于非常不能確定的狀態(tài)。我總是在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想,不知道是否走進人物的內心。所以‘梁莊’系列對我而言不是寫作上的事,它的確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它,我成了梁鴻。”
在研討會線上,在分析非虛構和鄉(xiāng)村議題之外,也有評論家提出更廣闊的希冀,“從梁鴻的書來看,感覺還是比較傳統(tǒng)的中國鄉(xiāng)村人物的命運。怎么把新的時代氣質跟鄉(xiāng)村的書寫結合起來,這可能是今天作家面臨的共同問題。”評論家李云雷表示。
對此,梁鴻表示,作家的書寫和作家的成長會是相互的過程,“每個村莊內部都是無窮無盡的,生活的內部也是無窮無盡的,我早年寫梁莊的時候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或者我沒有重視女性的生存,到《梁莊十年》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是非常大的問題,她們的身份問題,這也是對梁莊內部重新的發(fā)現(xiàn)”。
對于故鄉(xiāng)梁莊,梁鴻有好奇,更有期待:“對于梁莊的變化我充滿好奇、充滿無限期待。所以隨著梁莊的變化,我也在變老,我也在成長,如果大家還能再愿意讀梁莊,過了十年之后,我們再在一起說梁莊,跟梁莊一起生長,一起生老病死,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梁鴻說。
?。▉碓矗何?記者 張知依 統(tǒng)籌/滿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