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長安城》書封。愛心樹童書供圖
該書責(zé)編李浩介紹,作者將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古詩文整合到書中。如: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語文課本中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書中作者巧借李白的名篇《把酒問月》,讓李白與從月宮飄落的仙子對舞,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幫助孩子理解課本《嫦娥》中李商隱的“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所隱含的復(fù)雜感情。除此之外,書中還巧妙融入了近三十首其他必備古詩詞,如《春曉》《詠柳》《贈孟浩然》《村居》《江南》等。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兒童文學(xué)作家黃加佳在創(chuàng)作該書時參考了《新唐書》《舊唐書》和《論語》《唐摭言》等多部史料,同時結(jié)合諸多出土文物如十二生肖俑和“論語玉燭”酒籌筒。在保證史實準(zhǔn)確的前提下,將三位主人公搖身一變:悠悠戴著滑稽的幞頭,小布丁穿著高腰石榴紅長裙,田田眉心貼著花鈿,在長安城的各個不同的“坊”間出入。不僅敘述了長安城的地理風(fēng)貌,還能夠幫助小讀者理解歷史上唐朝長安城的“坊市”制度。
書中,三位主人公早晨在平康坊吃著唐朝的早點,下午和李白前往安上門看熱鬧的斗雞大戰(zhàn),晚上探查十二生肖俑的真面目。通過將小讀者代入到唐朝長安城的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吸收大量看似難以記憶與理解的古代文化常識。
黃加佳坦言,每寫到一個情節(jié)的時候都會想唐朝人有沒有這個說法。例如,在講到《唐詩三百首》的時候,她就靈機一動,這雖然是清朝人編的,唐朝人并不知道,但可能小讀者看著也會覺得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書中還有一段小孩穿越過去跟詩人李白等一起賽詩,每人說一句關(guān)于月亮的詩。一個現(xiàn)代小孩怎么能賽過李白呢?書中,主人公背了一首蘇軾的詞,“明月幾時有”,用宋詞來壓唐詩。“我這么設(shè)計,是想如果讓他作為詩詞的使者,把那么美好的宋詞引到唐朝,讓唐代大詩人欣賞一下也是挺好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