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久久青青视频,91国产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av高清片

您現在的位置:?臺海網 >> 新聞中心 >> 廈門 >> 文化教育  >> 正文

以筆為槍 愛國詩人魯藜撰寫革命斗爭詩篇

www.dddjmc.com 來源: 臺海網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翔安紅色記憶連環(huán)畫《魯藜的故事》。

  臺海網5月1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在翔安區(qū)第二實驗小學、魯藜小學、許厝村村口、內厝鎮(zhèn)鎮(zhèn)政府門口,都赫然立著一座半身人物塑像,他便是愛國詩人魯藜。在這里,他的詩作代代相傳,他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

  說起魯藜,人們總會想到他的代表作《泥土》,至今傳誦不衰。誠如其詩作,魯藜的一生清貧,真正踐行了如泥土一般的平凡品質。他拒坐公車,愛搭公交,甚至將政府返還給他26年的工資,作為黨費上交組織。

  魯藜既是愛國詩人,亦是熱血的革命戰(zhàn)士。19歲起,魯藜便投身偉大的革命實踐,參加“反帝大同盟”,組織農民武裝力量。后來,隨著革命的洪流,魯藜奔赴革命根據地——延安,以戰(zhàn)地記者的身份,以文學為載體來“反映黨的主張與戰(zhàn)斗的口號”,融合“以血淚為文章,為正義而吶喊” 的時代要求。魯藜的革命理念、愛國情操,隨著自己溫熱的筆觸,至今在世間流傳。

  克己奉公

  坐自行車再轉公交去開會

  在侄女婿許木瓜的印象中,叔叔魯藜比誰都節(jié)儉。1984年4月,時任天津市文聯、市作協(xié)副主席的魯藜,受邀前往廈門大學參加“臺灣文學研討會”。會后,他顧不上舟車勞頓,直奔許厝。

  在到廈門之前,魯藜早已派人到許厝打聽家人的情況。許木瓜說,叔叔在得知家鄉(xiāng)還有侄女一家親人后,便來信寫道:“再過一個來月就回家。”

  魯藜的故居坐落在村子的東部,屋后有好幾棵百年古榕,它們曾陪伴魯藜度過短暫的童年以及青澀的青年。許木瓜說,叔叔一回到許厝就愛佇立在榕樹下思考。

  那次回家,魯藜跟夫人劉穎西在許厝住了6天。其間的每一天,家里都是高朋滿座。當地文化部門領導和眾多詩歌愛好者慕名前來拜訪。許木瓜說,單接待賓客,每晚叔叔都得忙到11點才能休息。

  轉眼便到了離開的日子,魯藜要前往廈門市工人文化宮參加“鷺島詩會”。許木瓜印象深刻,那時公共交通很不便利,從翔安到島內只能先趕到馬巷搭乘公交。為此,廈門有關單位特意安排專車來接,但被魯藜婉言謝絕。

  凡是能身體力行的,絕不花公家的一分錢。許厝距離馬巷有7公里遠,自行車是當時唯一的交通工具。許木瓜雇了兩輛自行車,跟妻子一起,載著叔叔夫婦,陪伴他們先到馬巷車站,再搭乘公交,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顛簸,才抵達目的地。許木瓜透露,為了幫公家省錢,叔叔在島內開會期間,也都選擇寄宿朋友家。

上一頁 1 2下一頁
相關新聞
“踏尋廈門紅色足跡”活動走進鼓浪嶼 探尋代代相傳的紅色故事

▲來到虎巷8號,站在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前,小記者們認真聆聽它的往事。   ▲在內厝澳路449號曾家園,小記者們了解到一場“婚禮”拉開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會序幕的故事。   臺海網5月8日訊 據報道 漫步海上花園鼓浪嶼,街巷里回響著悠揚悅耳的鋼琴聲,一群群游客在花叢...

“踏尋廈門紅色足跡”活動走進廈門海堤紀念館 尋訪建設中國第一條跨海長堤的故事

廈門海堤紀念館   周邊紅色資源   制圖/張平原   臺海網4月2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列車從地下隧道鉆出地面駛上海堤,忽覺海風拂面,近賞集美樓群,遠觀鷺濤奔涌,不免驚嘆這條美麗的地鐵路段。   廈門海堤——如今許多人慕名前來留影的“網紅打卡點”,事實上絕非只是一...

翔安老游擊隊員許宗怣借販馬之名轉移革命人士

翔安紅色記憶系列連環(huán)畫《許宗怣的故事》。   1949年,許宗怣參加攻打蓮潯鹽兵戰(zhàn)斗,負責運送軍需。   臺海網4月2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紅磚瓦,燕尾脊,一座典型的閩南紅磚古民居,隱身于錯落有致的小洋房中。較于周邊嶄新的洋房,它是一處特別的存在。許厝131號位于翔安區(qū)內...

“踏尋廈門紅色足跡”活動走進廈門破獄斗爭舊址 尋訪《小城春秋》原型的傳奇故事

臺海網4月15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思明南路旁邊一條小巷里,有一處不顯眼的舊樓,如果不是小巷入口處墻上嵌著一塊“廈門破獄斗爭舊址”石碑,人們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座監(jiān)獄。91年前的5月25日,中共地下組織領導了一次破獄斗爭,僅用10分鐘,零傷亡,就從監(jiān)獄成功營救出了被關押的...

魁星樓紅星閃耀 “踏尋廈門紅色足跡”活動走進海滄中心小學

魁星樓   制圖/張平原   臺海網4月1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矗立于海滄中心小學校園內的魁星樓,以其舊貌便于隱蔽,抗戰(zhàn)時期成為中共地下活動的據點。當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沖(原名:許鐵如)就在這里組織進步青年開展抗日宣傳,傳播革命思想,播撒紅色火種,在閩南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