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鴻斌和昌都市左貢縣中學的孩子們在一起 受訪者 供圖
臺海網(wǎng)10月1日訊 據(jù)東南網(wǎng)報道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月圓人團圓,然而遠在西藏昌都左貢的福建廈門援藏支教教師潘鴻斌卻無法和家人團聚,中秋節(jié)前夕,他依然堅守雪域高原,這是他第二次出征,已經(jīng)有兩年沒有和家人一起過中秋。今年中秋節(jié),他和分別在廈門的愛人、在桂林的孩子進行三方視頻對話,在線上“團聚”,共賞一輪明月,“天各三方,各由精彩”。
和孩子們的約定 二次出征援藏支教
潘鴻斌是廈門市華僑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已經(jīng)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堅守了20多年。他一直都向往能在西藏支教,改變當?shù)睾⒆拥拿\,有一年他旅游時,接觸到了幾名藏族孩子,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淳樸以及對知識的渴望。
2018年,潘鴻斌得知了中央“萬名教師援疆援藏計劃”,他很興奮,第一時間跟學校遞交了申請。當時潘鴻斌已經(jīng)47歲,且患有高血壓,學校負責人建議他慎重考慮一下,但他的堅持和努力下,成功獲得了援藏的機會。
2018年8月,潘鴻斌踏上了海拔3800多米的昌都市左貢縣,在縣中學支教,負責初中兩個班級的教學,還兼任年級組的教學督導工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他感覺到這里的孩子們非??炭?,只要能多點耐心來教授知識,必會有質的飛躍。
潘鴻斌根據(jù)當?shù)氐慕虒W情況,在語文課堂中有意識地加強了互動,鼓勵孩子們更加自由地表達。憑出色的教學,潘鴻斌還被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以下簡稱“閩八援”)授予“優(yōu)秀援藏教師”稱號。
在支教期間,他也和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去年3月底的一個晚上,學生們正在排練合唱比賽。中場休息閑聊時,他無意中說道因援藏頭一次無法陪妻子過生日。孩子們就私下商量,用藏語為師母唱一首生日歌。
“他們排起了隊,拿起哈達,高聲唱起了生日祝福歌,我拍下了這個感人的場面,成了我獻給妻子最好的生日禮物。” 潘鴻斌孩子們深深打動了他。去年暑期,潘鴻斌就已經(jīng)決定要延長支教年限,“很蠻留戀這個地方的,初一就開始帶著這些孩子們,對他們的感情比較深,我和孩子們有一個約定,希望陪他們初中三年。”潘鴻斌說,要看到自己帶的這批學生畢業(yè)他才安心。
但潘鴻斌家人并不很贊成他繼續(xù)支教,就在去年3月,潘鴻斌曾因患肺水腫病而住院,第二次援藏,家人有些擔心他身體會吃不消。為此,去年暑假期間,潘鴻斌把愛人和孩子、岳母等家人邀請到昌都來看看,她們還參觀了他所在的學校,并旁聽了了一節(jié)課,許多同學認出了他的愛人,爭先恐后地上前與她擁抱,像是認識很久的家人一般。
“我們愛人也是一名教師,孩子讀師范專業(yè)的,他們來昌都后感觸很深,體會到我為什么會選擇留下,在這里老師是很受尊重,孩子們也特別需要得到好的教育,我可以發(fā)揮作用并得到認可。” 潘鴻斌表示。家人支持第二次援藏。
去年12月,潘鴻斌結束第一輪的支教工作回到福建,但他還一直保持著與學生的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疫情發(fā)生后,潘鴻斌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和當?shù)厮?,通過線上教學方式,開展課業(yè)輔導,助力當?shù)刈龊?ldquo;停課不停學”工作。
今年4月8日,我省參加教育部“萬名教師援藏援疆支教計劃”的第二批援藏支教教師在福州集結出發(fā),前往西藏昌都市下轄的八宿、左貢、洛隆、邊壩等4個縣的初中學校進行為期一年半的支教,潘鴻斌再次回到了左貢中學,忙碌在教學一線。
“昌都最需要的是教育和醫(yī)療,通過教育能開拓他們的眼界和改變一些觀念。”在潘鴻斌看來,支教最大的意義是希望的傳播,美好的傳承。他曾寫道,在左貢支教,仿佛重新找回了剛走上教育崗位,每天都和孩子們一起成長,而他也如履薄冰,時時想著如何能更好地引領他們;那種教育的純粹每天都如沐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