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的家訪
“三項主題”活動是廈門的“土特產(chǎn)”,以至于每次向外人介紹,都要逐一解釋:指的是教師師德建設,教師崗位大練兵,百名校長萬名教師進社區(qū)進家庭。
“三項主題”活動2007年啟動時,曾讓一些人深感意外——它實在太“土”了,譬如說,“崗位大練兵”是從諸如寫鋼筆字這類基本功開始,在“教師進社區(qū)進家庭”中,要求全體老師到學生家里家訪。
這類“返璞歸真”令不少人大為不解:現(xiàn)在有QQ、微信,為什么非得要求老師一定要到學生家中家訪?
12年前,廈門教育局頂著壓力開始“三項主題”活動,不僅如此,原本只打算開展一年,卻被無限期延長,到現(xiàn)在還在進行。
市教育局局長郭獻文說,“我們還結合實際,每年定了不同主題,今年是‘大學習大宣講三項主題再深化’。”
他認為,老師們在活動中,越來越理解了“三項主題”的意義所在。他們來到學生家里,看到學生檔案中沒辦法了解到的東西,例如,原來孩子的父母不在一起了,原來學生一家三口是擠在幾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連一個像樣的寫字的桌子都沒有……他們終于明白為什么孩子作業(yè)寫的字總是歪歪扭扭,為什么他們放學不愿意回家。
郭獻文說,這些都不是微信、QQ聯(lián)系,能看到能感受到的。他認為,這些面對面的認識,會讓老師們更加理解學生,變得更加寬容,更加有耐心對待學生,也更明白自己從事職業(yè)的使命和價值。
最近的一個周六,這位教育局局長也加入教師家訪的隊伍,先后走訪了廈門外國語學校湖里分校和廈門六中學生家庭,了解學生和家長對學校和教育的期待。 他說,局長家訪主要的目的是要給老師做榜樣。
全體動員的練兵
廈門老師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績,“三項主題”活動中的崗位練兵做出最直接貢獻。
用大白話說,廈門的不同之處在于,福建省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每三年舉行一次,廈門年年都舉行,“戰(zhàn)事”不斷。
廈門市這樣安排:第一年舉行五項基本功比賽,第二年舉行市級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第三年上半年舉行教學創(chuàng)新比賽,下半年參加省賽。
更重要的是,廈門的比賽不是“練優(yōu)”,而是“全員練兵”,每年的比賽,學校要自己進行崗位練兵,再進行比武,獲勝者被選拔到區(qū)里參加比賽,再組隊參加市賽。
市教育科學院副院長傅興春說,比賽目的是為了“以賽促練”,促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從上屆市級教師教學技能大賽開始,組織者還會組織抽測——所有符合比賽條件的老師(3年以上教齡、45歲以下)都會進入到市教科院的數(shù)據(jù)庫里,比賽前一周,電腦隨機抽出258名選手,參加比賽。
換句話說,即使沒有入選參賽隊伍,所有符合比賽條件的老師都不能掉以輕心。
五項基本功的比賽,其實也不是拘泥于傳統(tǒng),傅興春說,我們會加入一些新的基本功,例如,近年新增微課程制作,要求老師們用兩個小時制作一節(jié)5分鐘到10分鐘的微課程,這節(jié)課必須把一個知識點解釋得通俗易懂。和微課不同的是,“微課程”制作還得包括習題和課后拓展訓練。
傅興春說,之所以增加微課程,因為這是今后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輔助工具,譬如說,如果學生對某個知識點不理解,他就可以通過調(diào)取老師制作的微課或微課程,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
郭獻文認為,“三項主題”活動之所以生命力旺盛,是因為它回歸了教育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