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活字印刷
木活字印刷:700年絕活“起死回生”
邱恒勇,20歲繼承父業(yè)開始從事木活字雕刻印刷族譜,是寧化目前僅存的從事木活字手工技藝為主業(yè)的譜師。
祖先留給他的工具是6萬多個有點磨損的字模、一把把大小不一的刻刀,和一個刻著“文林堂”堂號的木箱子。傳授的木活字印刷手藝更為久遠,從元代王禎創(chuàng)制至今已有700余年歷史。而其前身,是北宋畢昇發(fā)明的泥活字印刷術,這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四大發(fā)明”之一。
刻字、揀字、排版、校對、印刷、裝訂……木活字印刷工序復雜,很有講究。他一邊印刷,一邊向導報記者解釋,用木活字印刷,要特別注意刷墨,力度要勻稱,輕重要適度,確保字體清晰。
2010年,活字印刷術幾近失傳,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急需保護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閩贛兩省交界的三明市寧化縣,因客家人重視宗族、重修族譜的傳統(tǒng),這一手藝得以勉強延續(xù)。零星譜師游走在斑駁的祠堂、偏遠的山村,繼續(xù)從事古老的職業(yè)。
木活字印刷在寧化得以遺存并非偶然。邱恒勇說,“寧化是客家祖地??图胰俗⒅鼐醋婺伦?,十分重視族譜的修訂,目前寧化收集到完整系統(tǒng)的族譜就有70多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