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用心傳藝
一對一授課,營造濃郁音樂學習氛圍
在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和鼓浪嶼音樂廳,一場場大師班依次登場,備受期待。
“羽管鍵琴不好彈,不像彈鋼琴那樣能借助踏板,表現(xiàn)力也比較弱,但是學習羽管鍵琴肯定對彈鋼琴有幫助。”周末,鋼琴博物館二樓,一場羽管鍵琴講座正在進行。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羽管鍵琴家沈凡秀坐在琴前,為鋼琴博物館的演奏員細致講解。其中大部分時間是一對一授課,演奏員每彈一段,沈凡秀講解一段。“很多鋼琴曲其實是為羽管鍵琴而作,沈老師教我們如何彈奏,對理解這些樂曲有很大的幫助。”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演奏員鄭思思接受了近半小時的指導,開心地說。
幾乎來不及吃午飯,演奏員又趕到風琴博物館,下午這里將有一場由臺灣管風琴協(xié)會理事長、管風琴家蔡純慧開設的大師班,此次大師班主要針對即將在鼓浪嶼管風琴藝術中心上崗的演奏員,但其他場館的演奏員也能旁聽。“休止符上有延長記號,這表示要等音樂廳里殘響結束,才能繼續(xù)演奏……”翻開《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琴譜,蔡純慧也采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我很敬佩胡友義先生,藝術中心飽含著他的心血,所以我很愿意來培訓演奏員,盡自己所能實現(xiàn)它的價值。”蔡純慧動情地說。
面向大眾的公益大師班同步舉行,4月15日,在鼓浪嶼鋼琴藝術研究會會長李未明的關心指導下,鋼琴家朱曉玫在鼓浪嶼音樂廳開班授課,她獲得過法國文化部頒發(fā)的文化藝術騎士勛章,曾任教于巴黎高等音樂學院,擁有極為豐富的鋼琴演奏經驗。大師班受到熱烈歡迎,即使下了課,朱曉玫仍然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音樂愛好者們爭分奪秒地向她提問。“讓我驚訝的是,這里的聽眾水平都挺高,我講課時能和他們產生共鳴。”朱曉玫高興地說。
延伸
鼓浪嶼迎來音樂春天
“音樂是鼓浪嶼的文化品牌,許多來到這里的游客會進入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等與音樂相關的場館里,接受音樂的熏陶。”接受采訪時,沈凡秀說,她尤其喜愛鼓浪嶼管風琴藝術中心,在她眼里,卡薩翁700號管風琴稱得上是音樂藝術品。“鼓浪嶼是個仙島,從這里走出這么多音樂家,足見這里的音樂影響力。”朱曉玫也對鼓浪嶼的音樂氛圍印象深刻,她希望鼓浪嶼能保持這種音樂影響力,培養(yǎng)更多的音樂人才,“我下次來,不只開辦大師班,我還想開一場音樂會。”朱曉玫笑著說。
越來越多熱愛音樂的人匯聚鼓浪嶼,琴島的音樂氛圍越加濃厚。“我們發(fā)現(xiàn),管風琴的新材料與原有材料十分契合,聲音是那么圓潤華麗,這是一臺完整的管風琴,我們祝愿它能延續(xù)下一個百年。”3月底,一場古琴修復驗收的專家評估會舉行,專家們對卡薩翁700號的修復給予高度評價,這也意味著長達4年之久的管風琴修復圓滿完成。迎來這一刻,許多參與修復的工作人員情不自禁流下眼淚,心情既喜悅又不舍。
而修復的完成也代表著維護的開始,鼓浪嶼游覽區(qū)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根據評估專家的建議,精心守護卡薩翁700號,并盡力展現(xiàn)鼓浪嶼管風琴藝術中心的博物館功能,讓樂器“活”起來。
與此同時,鼓浪嶼游覽區(qū)管理處也在不斷完善鋼琴博物館和風琴博物館的管理機制。一方面積極開展體驗式的公共教育展示和高端文化藝術交流項目,另一方面,嚴格把控游客數量,借助信息化技術提升導覽服務,建設虛擬博物館和氣溫監(jiān)測系統(tǒng),加強藏品的日常管理。當古鋼琴和古管風琴歷久彌新,流淌出清麗悠揚的琴音,音樂回歸的腳步不會停歇,鼓浪嶼的音樂文化將延續(xù)傳承,發(fā)揚光大。
原標題:世界級音樂盛宴綻放鼓浪嶼 音樂氛圍日益濃厚
原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4/28/10035594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