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民立小學
以愛導行培育公民意識
1907年創(chuàng)辦至今,民立小學已走過110年光陰。許曉芬說,在悠久的校史中,始終延續(xù)著“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在不一樣的年代里,師生們擁軍優(yōu)屬,慰問孤寡老人,志愿服務的形式和精神不斷傳承和創(chuàng)新,更獲評了“省紅十字青少年工作模范校”。“為民立學,立人為民”,這是民立小學的辦學宗旨,還確定了“以愛導行,培養(yǎng)自信、自強、自立的現代小公民”的育人目標。
為此,學校精心開設“拓展實踐平臺,助力學生成長”的三級階梯實踐活動課程,為學校“小公民教育”鋪設成長的階梯。
學校鼓勵低年級的學生,參與周末開展的“親子義工”活動,初步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公民道德意識。
而針對中年級學生,學校創(chuàng)新推出了“當家中隊”自主管理模式,各中隊學生輪流負責當周的紀律、衛(wèi)生、路隊等常規(guī)評比。在自主管理中,學會主動承擔任務,自覺為大家服務。中年級的同學們,還在學校的組織下,攜手中華街道,每周定期到中山路“美麗工坊”,動手制作手工藝品,義賣回報社會。
盡管學業(yè)壓力變大,但民立小學高年級的同學們,在學校創(chuàng)新推出的“畢業(yè)體驗季”中,也力所能及地做起志愿服務,幫助他人。
傳遞文明有愛
師生、家長人人都是義工
“小升初”考試結束后的一周時間里,民立小學的準畢業(yè)生們走出校園,在民立幼兒園成了小助教員,幫小朋友們喂飯、講故事;
或是到鷺江賓館成了小迎賓員、小營業(yè)員、小清潔員,體會服務他人、幫助他人的快樂;
有的來到社區(qū)“美麗工坊”成為小花藝師,在老師的帶領下穿針引線,學做紙?zhí)倩ê鸵m子娃娃,這些娃娃后續(xù)將通過義賣的形式籌集善款,幫扶弱勢群體;
還有的同學化身小營業(yè)員、小輔導員、小文明使者……體驗周可以實踐的崗位多達10種。不少家長欣喜地發(fā)現,孩子們進行崗位體驗后,仿佛一下子長大了不少,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生活。
在民立小學文明有愛的氛圍熏染之下,師生、家長幾乎人人都成了義工。學校的王麗老師告訴導報記者,不久前班里有個女生離家出走,為了讓她重返校園,班里的同學、學校的老師,還有家長們都出動了,最終用愛將該女生找回,重返學校大集體。“助力廈門會晤,做文明有禮思明人”,今年5月開始,民立小學的老師還將組織同學們,化身導游、講解員,帶領八方游客,走街串巷,講老廈門的故事。
征集令
告訴我們你身邊的暖城故事
廈門是一座有大愛、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城市。每一位生活在這里的思明人,用他們的友愛良行、善心義舉,點滴累積,持續(xù)溫暖著這座美麗城市,讓城市處處彰顯著文明,洋溢著大愛,充滿著幸福。如果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暖城故事”,就請撥打導報熱線968801,或在海峽導報微信公眾號(hxdbwx)、海峽導報微博留言告訴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