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體系
頻出奇招助力家庭教育,獲評“全國示范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通俗地說,就是整合家長的力量,讓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和學校形成有效合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載體。這是學校里很常見的一個組織。不過,能夠獲得五年才評一次的“全國示范家長學校”,這樣的學校在廈門教育界屈指可數(shù)。
五年前,廈門一中就獲得了這個榮譽。之所以如此被肯定,是因為它在構成家庭教育的各個因素之間,完成了一個完整的組合。在對象上,有老師對家長,家長對家長,專家對家長甚至還有學生對家長。而且,在中學生成長最棘手的每個時期,學校都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提供給家長借鑒。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定期開展家長的培訓工作,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還邀請教育專家、學者開講座,為家長們傳經送寶。這些教家長怎么當父母的“秘籍”,像及時雨一樣,潤澤家長們的心。
在關乎學校未來發(fā)展的大事上,學校也越來越重視來自家長的聲音。今年3月,廈門一中專門就學校“十三五”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召開了家委會專場征求意見座談會,邀請家長們獻計獻策。
目前,廈門一中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家長學校體系,有家委會隊伍、家長志愿者隊伍、多種家校溝通平臺,實現(xiàn)家校合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社會實踐
連續(xù)幾年推出“家長好作業(yè)”,讓學校教育走向社會
隨著觀念的改變、文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滿足于站在校園外“靜待花開”,參與學校事務的愿望越來越強烈。
廈門一中的老師們認為,這其實是好事,家長走進校園,可以更加了解學校的教育,與學校達成共識;同時,也可以帶來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讓學校教育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從2014年暑假開始,廈門一中連續(xù)幾年推出“家長好作業(yè)”。這是一項針對學生假期社會實踐的有力舉措,每年夏天由家長提供數(shù)以千計的實踐崗位供學生選擇。這些崗位項目五花八門,受到了學生、家長的大力追捧,比如到電視臺當欄目小編導,了解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體驗閩南茶道,學習自救互救常識和技能等。學生說,這種真實的體驗比隨便“蓋個章”好玩多了。家長也樂于讓孩子到社會接受鍛煉。有的家長說,他安排孩子到自己的工廠干活,就是希望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好好念書。
親密互動
舉辦“青藍杯”親子足球賽師生家長愉快地玩到一起
得益于長期以來的良好互動,廈門一中的老師和家長普遍建立了非常親密的伙伴關系。他們在關乎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坦誠交流,也像“小伙伴”一樣玩到了一起。譬如,已經舉辦兩屆的“青藍杯”親子足球賽,就是由家長和老師組成的家長教工聯(lián)隊,對陣學生隊。
比賽取名“青藍”,寄予了家長和老師共同的期望——希望孩子們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賽不單以競技為目的,更主要的是以足球為載體,鍛煉身體素質,促進老師、家長與學生間的交流、融合。對他們而言,踢球不只是一項運動,更是師生、父子之間一種零距離的交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一中還別出心裁地讓學生“互換”家長。簡單地說,就是讓有困惑的學生,聽聽同學的爸爸媽媽怎么說,消除“少年維特之煩惱”。老師們在全校做了關于“中學生煩惱”的問卷調查,再針對不同年段學生集中存在的問題,邀請有成功教育經驗的家長導師開展專題咨詢。咨詢活動中,學生得到了指導和幫助,家長導師也通過其他孩子傾訴的煩惱,意識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