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劉先生沒能被錄取,退回了1.8萬元培訓費,而李小姐則如愿進入了“體制內(nèi)”,心甘情愿交了3.4萬元費用。
劉先生和李小姐都覺得,培訓讓他們在面試場上更加從容,也能更有邏輯地回答問題。
“三萬四買個鐵飯碗,值!如果當時六萬八保我過,我也愿意。”李小姐說,這是許多考生的心聲,“好不容易進了面試,絕好的機會怎能錯過?有人想花這錢還花不了呢!”
不過,這樣的天價培訓在他們看來也有明顯的弊端。
“培訓班講解的其實就是固定的答題套路,因為每個問題都被歸納到具體的分類,也都有了固定的套路去對付。所以對某個具體問題,一個班上所有人的答案都很相似?!?
劉先生說,特別是在小組模擬練習上,這一弊端就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有時候?qū)τ谕粋€問題,兩個不同的人甚至會給出幾乎一樣的答案”。
劉先生笑稱,“我會失敗,可能是遇上了同樣參加過‘標準化培訓’的對手,要么就是因為那個被錄取的人‘不按套路出牌’。”
“不過退費” 國考面培仍是暴利行業(yè)
不過退費,培訓班如何賺錢?“這是一個暴利行業(yè)!”李小姐說,當時他們班一共8個人,最終4個被錄取,單這4個人的培訓費就有13.6萬元,更何況他們還開了其他好多個班。
由此看來,承諾“不過退費”不但不會減少培訓機構(gòu)的盈利,反而會為他們吸引來更多生源。昨天,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對這種說法也表示認同。他介紹,目前市面上“包過退費班”最受歡迎,但就算承諾“1誜1職位保護”,一個班只要有一兩個人被錄取,培訓機構(gòu)都不會賠本。更何況有些機構(gòu)私底下并不保護職位,比如他們?nèi)裟苷械揭粋€崗位的前三名,再把這三人分到不同的班,以面試錄取1誜3的比例算,他們中必定會有一個人被錄取,所以培訓機構(gòu)就一定能賺到一筆全款。
還有一種定價方法是階梯制,排名越靠后培訓價格越高。如果排名靠后的人翻盤,培訓機構(gòu)賺得更多,如果排名靠前的被錄取,依然穩(wěn)賺不賠。而對于不保過也不退費的普通班,更是一本萬利。
據(jù)透露,如今進入面試的考生,幾乎有九成以上都會報班參加培訓,而“你不培訓,如果競爭對手培訓了,你就輸了”的說法,更讓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gòu)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