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
接過愛心禮 奶奶眼泛淚花
昨天,住在殿前2175號的呂阿娥,腳傷仍沒好,只能以極慢的速度挪動著腳步。82歲的她獨自在家,不久前,上廁所時不小心摔倒,一躺就是三個月。兒子干著清潔工的工作,還要養(yǎng)孩子,收入僅夠一家人糊口。女兒也有自己的家庭,無法抽身,只能隔天來照顧她。“白天大多數時間只能她自己待著,沒辦法吃飯,也不想吃,那三個月就用吸管喝米湯。”呂奶奶的女兒說。
知道兒子肩上的擔子重,呂奶奶非常節(jié)儉,近些年從未主動花過錢。接過愛心禮和紅包,奶奶的雙手在顫抖,眼泛淚花,欲言又止,微微點頭。“她不知道怎么表達,但我知道她這是很感動,謝謝你們,每次有好心人來看望,我們都非常感激。”昨天,女兒來幫呂奶奶打掃屋子,給她洗漱,呂奶奶的心情也好了許多。
“這些油米我可以吃半年了”
殿前五組5186號,是一棟三層破舊小樓,頂樓遭受“莫蘭蒂”臺風的破壞,已經缺了屋頂。85歲的獨居老人陳媽兜就住在這邊。
這其實是他侄兒家,他住在一樓昏暗的樓道一側的小屋里。見到導報記者和社區(qū)工作人員提著油米來看他,陳媽兜臉上露出了些許笑容,“這些油米我可以吃半年了”。
一旁的煤爐上,半鍋白米粥不小心燒干了。社區(qū)工作人員趕緊把粥挪開,放上開水壺,“煮粥,水放太少了,老人家經常這樣”。
這也不是陳爺爺第一次把粥煮干。這位獨居的老人,日復一日,馱著背,自己煮飯自己吃,有時就點咸菜,有時改善生活會煎個雞蛋,每個月610元的低保是他唯一的生活來源。“人老了,吃清淡一點也好。”陳媽兜看著難得熱鬧的屋里,開心地說道。
看見女兒開心,父親也笑了
爬上昏暗的樓道,來到了位于寨上2291號2樓的陳罔惜家。
25歲的陳罔惜盤坐在房間的雙層床上,只有木板,沒有鋪床單,這就是她平時吃飯睡覺的地方。
陳罔惜患有先天智障,醫(yī)療費花了不少,人卻不見好轉。發(fā)病的時候會大吼大叫,還會亂扔東西。好些時候她喜歡靜靜地坐在床上,或者跟著父親外出散步,父親走一步她就走一步,父親停下來她就停下來。
看到送來的油米,陳罔惜好奇又開心地摸著油米,手里握著紅包,拍打著床沿,朝著導報記者憨厚地笑了。
在社區(qū)做雜工的父親陳建福,站在四壁蕭條的家里,望著女兒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社區(qū)工作者說,老陳勤快,但當雜工,一個月賺不到幾個錢。而且,他還要照顧女兒和智力也有問題的老婆,真是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