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9月15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鼓浪嶼全島外觀略顯狹長,猶如一艘停泊在海灣的帆船,面積約1.88平方公里。島上散布著7座花崗巖小山,以及眾多的洞壑和井泉。環(huán)島四周,白色的沙灘與多姿的礁石群交替散布,給這座海島增添了幾多秀美。
——摘自鼓浪嶼申遺文本

在遞交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中心的鼓浪嶼申遺文本當中,有這么一段描述:
“鼓浪嶼全島外觀略顯狹長,猶如一艘停泊在海灣的帆船,面積約1.88平方公里。島上散布著7座花崗巖小山,以及眾多的洞壑和井泉。環(huán)島四周,白色的沙灘與多姿的礁石群交替散布,給這座海島增添了幾多秀美。這里氣候宜人,生長著數(shù)千種植物,遍地是常年郁郁蔥蔥的綠樹。鼓浪嶼因此成為廈門灣萬頃碧波上一座風光秀麗、氣候宜人、適合人居的海島。
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作為華洋相融的國際社區(qū),鼓浪嶼獨特的歷史進程和富有活力的文化形態(tài)既凸顯了與世界多元文化的廣泛交流,也是對近代化和現(xiàn)代人居理念的全面實踐,同時也顯示了閩南移民文化開拓性、包容性和本土性的充分伸張,是人類文明交流進程中獨特而杰出的成果。”
慶幸的是,文本中提到的這些特質,通過鼓浪嶼的城市景觀和自然景觀得以物質化地展現(xiàn)。
鼓浪嶼正日漸回歸靜與凈,保存完整的城市景觀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隨之重現(xiàn)榮光。在這背后,是鼓浪嶼整治提升,是申遺,是文明旅游的助力,是“執(zhí)法藍”的不分晝夜,是“環(huán)衛(wèi)黃”的加班加點,是“志愿紅”的熱情參與。
笑迎八方客,共愛我家園。整治提升和申遺,是為了讓鼓浪嶼變得更加美好;整治提升和申遺中的鼓浪嶼,將每一個心懷鼓浪嶼情結的人緊緊連在了一起。
今天,讓我們用鏡頭聚焦鼓浪嶼的最新景象,為您呈現(xiàn)琴島的建筑與風光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