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1月19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詹文/文 吳曉平/圖) 去年,“廈門藍”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其中少不了新能源車輛的貢獻。但作為城市汽車主體的私家車,卻絕少看到新能源車輛的身影。
今年兩會,致公黨廈門市委提交一份《完善充電樁建設,助推廈門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提案。其建議,私人車位愿裝充電樁的,政府也要給補貼。
充電樁建設起步早但進展慢
目前,廈門公共領域電動汽車推廣應用數(shù)量,不斷刷新,居全省首位。廈門充電樁建設起步也較早,2010年就建成了福建省首座電動汽車充電站。
不過,致公黨廈門市委在調研中卻發(fā)現(xiàn),這幾年來廈門充電樁建設進展較為緩慢。截至2015年10月,經過5年多的建設,廈門僅建成8座充電站95根充電樁。雖然去年底,又有一批充電樁投用,但還是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