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9月2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陳赟)2021年9月28日是第15個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題為“知真相,不恐狂”。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犬之外,還有哪些動物會傳播狂犬???
近幾年,龐大的寵物市場正分化出一個小眾“異寵圈”,以滿足更為另類、新奇的養(yǎng)寵體驗,例如原生活于澳大利亞沙漠帶的蜥蜴、奶白色的非洲迷你刺猬、因“合十舉手”照而風靡網(wǎng)絡的水獺等。這些新興的網(wǎng)紅寵物,會不會傳播狂犬病呢?
廈門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生活中被寵物抓傷、咬傷的事頻繁發(fā)生,寵物也可成為多種傳染病的傳播媒介。根據(jù)我國目前動物傳播狂犬病的風險,可以把致傷動物分成高風險、低風險和無風險。被家養(yǎng)或流浪的犬、貓,蝙蝠,流浪或野生的哺乳動物(尤其食肉哺乳動物)致傷,傳播狂犬病風險高,致傷后須按要求進行相應的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處置。
狂犬病傳播低風險動物包括牛、羊、馬、豬等家畜和兔、鼠等兔形目和嚙齒目動物。所有哺乳動物以外的動物如龜、魚、鳥類等可視為不傳播狂犬病的無風險動物。被低風險、無風險動物致傷,雖然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但須防范其他疾病的感染,例如動物致傷均屬于破傷風高風險暴露。
動物致傷,如何應急處理?
疾控專家介紹,狂犬病感染和破傷風感染都有一定潛伏期,被動物致傷后,即使小傷也不可輕視大意??袢『推苽L一旦發(fā)作,都屬于治療難度大、病死率高的嚴重疾病。同時,這兩者都是完全可預防的,而預防關鍵就在于早期處理。例如被犬或貓咬傷、抓傷,第一時間清洗消毒、可有效降低傷口局部的病菌載量,降低傷口感染風險,同時及時就醫(yī)處理,根據(jù)傷口情況和個人免疫史做好狂犬病暴露后處置及破傷風預防措施。
對于重傷口的處理,尤其是活動性出血的傷口,首先應先壓迫止血,再趕往醫(yī)院;輕傷口的處理原則是沖洗、沖洗、再沖洗,消毒或者直接去醫(yī)院找專業(yè)醫(yī)務人員進行規(guī)范處置。如果傷口不大,可以先在家用流動清水輔助肥皂水(或弱堿性清潔劑)清洗傷口15分鐘。沖洗后用干凈的布或者毛巾將傷口處殘留液吸盡,覆蓋傷口并盡快就醫(yī)。
對于傳播或感染狂犬病風險高的動物,致傷后建議及時就醫(yī)并進行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