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心事,可直接加“心一周”微信二維碼發(fā)送您的問題,導報記者會專心傾聽,并請專家為您解答!
傾訴:兒子今年11歲了,因為工作繁忙,小時候我們把他放在鄉(xiāng)下老家生活。去年他爺爺去世了,兒子特意請了兩天的假回去送別爺爺,可是親人的過逝卻成為他心頭撫不去的傷痛。
回來之后,有半年的時間孩子都處在悲痛之中無法自拔,后來,好不容易看他重綻笑容了。沒想到,上個月奶奶又不幸病逝了。這一次,我深怕孩子再次受到嚴重打擊,盡量開導,鼓勵他跟別的同學多出去,但是孩子還是郁郁寡歡。面對生死離別,作為家長、老師、整個社會,我們該如何教孩子學會正確和理性看待,如何去撫平孩子心靈的創(chuàng)傷呢?
分析: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在面臨生離死別和種種喪失的時候,都會感到悲傷和痛苦。相比于否認和回避,更好處理哀傷的方式是讓這些哀傷被看見,讓孩子的無助和恐懼得到理解、陪伴和心理支持。
首先,父母可以嘗試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解釋死亡,11歲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較為成熟地理解死亡,意識到死亡是所有生命必經(jīng)的過程。其次,和孩子一起參加告別的儀式,幫助孩子慢慢接受這個悲傷卻無法挽回的事實。更重要的是,允許孩子表達情感。最后,幫助孩子建立與爺爺奶奶新的連接,比如告訴孩子,曾經(jīng)的美好記憶都會保存在他的記憶中,他可以隨時提取?;蛘呦肽顮敃r,可以試著寫信給他們,然后想象他們會如何回信。
“喪失”是人生必經(jīng)之路,也正因為有失去和離開,我們才更加珍惜擁有的時刻。讓孩子正確認識“死亡”,也能幫助他們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當下。
仙岳醫(yī)院心理咨詢師:李彤
海峽導報記者 林少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