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8月1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剛聽說臺風生成,它就快要登陸了,為啥這么快?”今年第6號臺風“米克拉”在帶來風雨前,先帶來了問號。
一般在南海上生成的臺風,被業(yè)內人士稱為“土臺風”——本鄉(xiāng)本土的臺風。因為“土臺風”出生地距離岸線近,所以成長的時間短、生命周期短。此外,“米克拉”還是臺風中的飛毛腿 ——移動速度達到了每小時25公里至30公里;它的路徑也非常穩(wěn)定,誕生后始終朝著偏北方向挺進。這些因素都讓它能更快速地登陸。
“土臺風”由于成長時間、空間有限,往往強度都偏弱,經常以消暑解渴又不搞破壞的正面形象出現。“米克拉”的成長時間更少些,是不是會更“溫柔”呢?從目前的發(fā)展情況看,答案是否定的。
整個7月,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強力壓制,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沒有臺風生成,但是海上的能量卻在大量累積,海溫高得驚人。“米克拉”昨日上午出生后,營養(yǎng)補充極為充裕,成長得很快,構建出了核心云團,長出了半截臺風眼墻,從熱帶風暴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了10級。
對廈門來說,“米克拉”還是個“一手臺風”——未經臺灣島中央山脈摧殘削弱,也未繞過或擦過臺灣島,其核心結構未經摧毀而直接在福建上岸。
廈門入夏以來持續(xù)的高溫天氣,在地表也積聚了充沛的能量,“米克拉”上岸后不僅會帶來風雨,也可能“攪動”這些能量,釀出強對流天氣。所以“米克拉”并不是尋常的“土臺風”,我們不能小覷,要做好充分準備,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記者 殷 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