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事執(zhí)法船護航世界最大型集裝箱船進廈門港。通訊員供圖
臺海網(wǎng)4月2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3月31日,世界最大型集裝箱船之一——“地中海內(nèi)拉”號安全靠泊廈門港嵩嶼碼頭。這也是近半個月以來接靠的第三艘以“絲路海運”航線命名的世界最大型集裝箱船。
由于超大型船舶對于港口的水深條件、引航操控水準、碼頭裝卸能力、協(xié)同保障機制等要求嚴格,同一港口半個月內(nèi)三次接靠世界最大集裝箱船在國際上也為數(shù)不多,廈門海事部門科學論證、全力保障,助力“絲路海運”跑出復工復產(chǎn)“加速度”。
受疫情影響,大量船舶航線變更調(diào)整,原計劃今年5月靠泊的“地中海內(nèi)拉”號等三艘20萬噸級超大型集裝箱船臨時提出申請,希望提前到3月靠泊廈門。為保障三艘“海上巨無霸”安全靠泊,助推“絲路海運”高質(zhì)量發(fā)展,打造廈門一流營商環(huán)境,廈門海事局快速響應,科學論證航道通航條件,聯(lián)合廈門港口局、廈門港務集團、廈門引航站等多家單位,為船舶量身打造進港航行計劃和靠泊方案。海事部門合理調(diào)度船舶進出港和靠離泊計劃,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全程護航,并派出海巡艇領航清障,確保船舶在能見度不良的條件下也能夠安全高效靠泊裝卸,并依托國際航行船舶“單一窗口”查驗文書資料、遠程辦理進出港手續(xù),提高通關效率。海事部門聯(lián)合碼頭、代理做好口岸船舶疫情防控工作,提前核查船舶歷史航行軌跡,跟蹤船員健康狀況,要求船員減少船岸接觸,無特殊情況禁止擅自離船。
據(jù)統(tǒng)計,3月份,三艘20萬噸級集裝箱船為廈門港帶來了共計1萬余標準箱的吞吐量,船上貨物被運往“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廈門港“絲路海運”命名航線3月份前三周共開行126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49萬標準箱,與2月同期相比,船舶艘次增長59.5%,集裝箱吞吐量增長112.8%。(記者 白斌斌 通訊員 蔡修權 許玉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