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岸低洼地段易受天文大潮影響,須提前做好防護工作(資料圖)。 劉東華攝
臺海網(wǎng)3月23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近日,市海洋環(huán)境預報臺發(fā)布《廈門沿海海洋災害2019年概況暨2020年趨勢預測》(以下簡稱預測),預計今年我市沿海將受到4至5次臺風風暴潮影響,影響較嚴重的風暴潮可能出現(xiàn)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根據(jù)預測,今年影響我市的臺風風暴潮,月份分布大致是:6月0-1次、7月1次、8月1次、9月1次、10月0-1次。其中1-2次屬于中等強度過程,將發(fā)生0-1次風暴增水超過100厘米的較強臺風風暴潮(風暴潮過程最大增水95-125厘米)。
在農(nóng)歷八、九月天文大潮期,天文潮位較高,可能出現(xiàn)0-1次超過藍色警戒潮位(700厘米)的高潮位,廈門港年最高潮位為700-730厘米,同安灣為705-735厘米。主要影響岸段為沙坡尾避風塢、第一碼頭及鷺江道等沿岸低洼地段、高崎避風塢和集美鰲園,沿岸低洼地段須提前做好防護工作。
預計今年受臺風影響(含臺風外圍環(huán)流影響),我市沿海將出現(xiàn)的災害性海浪過程(浪高≥2.5米)為4-5次,天數(shù)8-12天,接近于常年;全年出現(xiàn)大浪天數(shù)為27-35天,接近于常年。
從2019年的概況來看,我市沿海的風暴潮災害屬于輕度,共出現(xiàn)4次增水大于50厘米的風暴潮過程,分別是“丹娜絲”(熱帶風暴級)、“利奇馬”(超強臺風級)、“白鹿”(強熱帶風暴級)和“米娜”(臺風級),其中臺風“米娜”影響期間,恰逢天文大潮期,廈門驗潮站出現(xiàn)超過藍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最高潮位715cm(廈門驗潮零點)。
去年我市沿海全年出現(xiàn)大浪天數(shù)24天,其中9天為臺風浪過程,15天為冷空氣浪過程,少于常年(32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