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果好吃好玩
枝丫上,白色鮮嫩的小花落下,結(jié)出了一顆顆紅色小果子。果子由紅變黑,正是最甜的時刻。一口咬下去,紫黑色的汁水噴出,舌頭和牙齒都被染黑了。
“這株植物名叫鐵包金。根部是黑色的,剝開樹皮,木質(zhì)部分黃似金,所以名為鐵包金。”在曾山,野蓮向小朋友們介紹道。與鐵包金相似,吃了也會染黑舌頭的還有桃金娘。然而桃金娘的果期在夏季,現(xiàn)在已遍尋不獲了。
旁邊,還有一串和鐵包金模樣相似的果子。果子酸甜可口,味道不錯。野蓮說,這是雀梅藤。
花開時,是雀梅藤最美的時候。橢圓形的綠葉下,伸出一簇簇黃色的小花。“小朋友們都說,這像鳥的尾巴。”野蓮說道。
火炭母也是常見植物,只要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就很容易找到它的“身影”?;鹛磕傅墓映墒鞎r,原本白色的花被就像發(fā)福一樣,變得又黑又大,包裹住果實。“我常帶著孩子品嘗發(fā)了福的花被,口感不錯?;ū恢械墓麑嵤莻€小硬核,味道并不好。”
東坪山上的果子也結(jié)好了,東山之森自然導(dǎo)師許子賢正帶著小朋友尋找果實。因果實外邊結(jié)了一層鹽晶,鹽膚木便有了“老公擔(dān)鹽”的外號。在鹽分缺乏的年代,鹽膚木可是孩子們的最愛。未成熟時的鹽膚木,果子翠綠。外殼薄薄的鹽晶,就像籠罩著一層薄紗,輕輕一捏,還會流出汁水。成熟后的鹽膚木會變紅甚至發(fā)黑,表層的鹽晶更加厚重,模樣不如原先那般可人了。這個季節(jié)的鹽膚木大多已經(jīng)干枯,只剩下果子。
對“老鼠拉冬瓜”這個外號,想必廈門人不陌生吧。植物愛好者“撿芝麻的猴子”表示,叫這個外號的共有三種植物,其中兩種在廈門很常見,一種茅瓜,另一種是馬(瓜交)兒。茅瓜顏色鮮紅,個頭大、味道好,唯一不足就是容易爛。馬(瓜交)兒的白色瓜有點苦,味道欠佳。這些植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枝干如藤蔓般纖細(xì)到處爬,形似老鼠尾巴,果實渾圓就像一顆顆小冬瓜,因此被稱為“老鼠拉冬瓜”。
近來,山上出現(xiàn)了許多美洲馬(瓜交)兒。這是馬(瓜交)兒的遠(yuǎn)方親戚,屬于外來物種,繁衍迅速,漫山遍野到處爬。美洲馬(瓜交)兒的果實是青黑色的,捏破了能聞到一股黃瓜味。
小果子勾回憶
“以前,人們把野果當(dāng)作解饞的零食,現(xiàn)在則是孩子們探知自然的窗口。”野蓮說,每次外出上自然課,孩子和家長都很歡迎。對桃金娘、鐵包金等果實,家長們都直呼吃過。有的家長說,小時候如果吃了桃金娘,一定瞞不過爸媽,因為黑紫色的汁水會把舌頭染黑。
許子賢表示,童年時沒有糖果,野果就是最好吃的糖果。“小時候吃過的野果,至今仍回味無窮,這種味道是一輩子都忘不掉的。”
對植物頗有了解的凌飛鶴還為桃金娘寫了一句話:“做事可學(xué)桃金娘,名字很嗲,柔弱中釋放著濟(jì)世情懷。”凌飛鶴說,桃金娘一般生長于山坡險地,雖然外表平凡無奇,味道卻異常甘甜,為許多拓荒者提供了可口的果實。“小時候上山采松果,渴了沒水喝,就吃桃金娘解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