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3月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朱黃)正月十五以后的幾天里,打開微信朋友圈,不時能看到曬“蚊子包”的人。市民李小姐就在微信里曬過好幾次,最多一次,一條胳膊被咬了6個包。為了能睡個安穩(wěn)覺,不得不夜夜點蚊香。
廈門市昆蟲觀察愛好者李彥平分析,蚊子的生長環(huán)境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溫度和水。今年至今仍有蚊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溫度持續(xù)偏高,最近幾天最高溫度基本在20℃以上,適宜蚊子生存。蚊子吸血的最適溫度是20℃以上;當氣溫低于15℃,相對濕度小于50%,蚊子一般就不再吸血;氣溫降到10℃以下時,蚊子就會停止繁殖,或死亡,或蟄伏起來。
李彥平介紹,常見的蚊子中,只有淡色庫蚊以成蟲越冬。“現(xiàn)在房子密封程度高,室內(nèi)空調(diào)或者車庫保持常溫潮濕,能幫助蚊子過冬。越冬的成蚊會聚集躲藏在墻縫、衣柜背后、空調(diào)機箱、地下室及樓道較陰暗的區(qū)域……把新陳代謝降到最低水平,處于蟄伏狀態(tài),就像冬眠。進入春天以后,室內(nèi)溫度較高,一些越冬的蚊子就會蘇醒并出來活動,這并不奇怪。”
李彥平分析:“整整一個冬天,人沒有被蚊子叮咬過,身體對蚊子唾液的辨識力下降,開春后第一次被咬,反應會特別強烈。”除了室內(nèi)環(huán)境適宜蚊子越冬外,蚊子生命力越來越強也是事實。在防蚊液、蚊香、滅蚊噴霧的圍剿下,幸存的蚊子會把更強大的耐藥性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蚊子繁殖很快,從某種意義上說,趕在繁殖季節(jié)前,冬春季滅一只蚊子,等于夏秋季節(jié)滅100只。”李彥平表示,越冬的蚊子活動能力最低,生命最為脆弱,這時是滅蚊的最佳時機,關鍵是及時清理蚊子繁殖的場所,“不建議采取藥物噴灑的方式,而應以環(huán)境清理整治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