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廈門市新聞界慶祝第18個中國記者節(jié)紀念活動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臺海網11月8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今天上午,廈門市新聞界慶祝第18個中國記者節(jié)紀念活動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表揚、表彰了2016年度中國新聞獎、福建新聞獎、廈門新聞獎獲獎個人和集體。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重耕出席并講話。
葉重耕首先代表市委和市委宣傳部向全市廣大新聞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節(jié)日的問候!他說,過去的一年,全市新聞戰(zhàn)線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著力講好廈門故事、傳播廈門聲音、展示廈門形象,有聲勢、有特色、有影響,讓世界看到了一個高顏值、高素質的文明廈門。
葉重耕強調,新時代意味著新要求、新作為,我市廣大新聞工作者要把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講政治、講大局、講學習,努力成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充分展現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新風采。
【鏈接】
新聞工作者代表分享這一年來的不平凡經歷
因為克服了重重困難,報道才更生動
今天上午,我市新聞工作者代表登臺分享了這一年來不平凡的經歷和故事。
“廈門會晤是廈門史無前例的國際盛會,對年輕的新媒體中心來說,不僅是一場新聞技能的展示,更是一次嚴肅的政治考驗。”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副主任蔡萍萍說,從8月21日起到廈門會晤結束,新媒體中心啟動24小時值班制,大家輪流住在辦公室,值完晚班,繼續(xù)值白班。這只是報社工作的一個縮影,還有許多部門的同事為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奉獻了一個個晝與夜。
去年12月,海西晨報社要聞部主任助理林君被借調到廈門會晤會務保障部,從一名新聞工作者變成廈門會晤工作人員,身份變了,可她做新聞的拼勁沒有變。“吃過媒體的苦,沒有什么苦是吃不下的;干過媒體的活,沒有什么活是干不了的!”林君在會務保障部積極進取,敢打敢拼,曾數百次進入廈門國際會議中心,一忙就是一上午,沒水喝,沒地方坐,經常走到口干舌燥、腰酸腿麻,成為受到大家肯定的業(yè)務骨干。
今年6月,廈門廣電集團啟動了大型新聞采訪行動《走進金磚國家》,派出23名記者兵分四路,分別前往俄羅斯、印度、南非和巴西,整理出24條新聞專題。“我們私下開玩笑說,這可是23個人拍出了24集的‘電視連續(xù)劇’。”廈門廣電集團新聞中心記者余蕊在分享中說,采訪過程比拍一般的連續(xù)劇難度大多了,時間短,拍攝也沒有預設腳本,還曾經歷過47℃高溫下的采訪。正因為克服了重重困難,報道才更加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