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8月19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外耳道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為“耵聹”,俗稱“耳屎”;鼻腔中液體分泌物的水分過度蒸發(fā)會形成“鼻痂”,俗稱“鼻屎”;眼部的分泌物則俗稱“眼屎”??蓜e小看這些分泌物,它們可能是人體某些疾病的信號,如果這些分泌物突然增多,那就要當心了。比如,眼部分泌物增多,提示眼睛可能已受感染,或可能患上干眼癥;鼻痂太多或是陰虛火旺。
【案例】
寶寶在產(chǎn)道感染細菌,眼睛被又厚又黏的眼屎包裹
剛出生的小丘(化名)被抱出產(chǎn)房時,第一眼看見他時媽媽和外婆都嚇了一跳,因為他的小眼睛被又厚又黏的眼屎包裹住了,緊緊閉著,紅腫得像小櫻桃,不停地哭鬧。媽媽想把眼屎擦掉,一擦居然扯出長長的絲狀物。
醫(yī)生說,寶寶出生的過程中在產(chǎn)道感染了細菌,所以眼睛會產(chǎn)生大量分泌物。經(jīng)過化驗確認感染的病菌后,醫(yī)生沖洗了小丘的眼睛,囑咐孩子的媽媽每隔15分鐘滴一次眼藥水。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小丘眼角膜發(fā)炎的癥狀得到了控制,但還是落下了弱視的病根,如今3歲的小丘視力相較于同齡人要弱一些,每年媽媽都要帶他去做檢查。
【醫(yī)生】
眼部分泌物有四種,分別指示不同感染情況
市兒童醫(yī)院眼科主任醫(yī)師楊暉說,人們俗稱的“眼屎”其實是眼腺分泌物,醫(yī)生可通過眼屎辨別疾病。正常情況下,眼角處極少量的分泌物,多為透明或淡白色,量較少,可從淚道排出,不易被察覺。當機體發(fā)生變化或眼部有疾病時,分泌物也會隨之改變。
眼部分泌物分為四種:水樣性分泌物、漿液性分泌物、黏液性分泌物、黏膿性分泌物。
眼睛感染有三種情況:過敏、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水樣性、漿液性的分泌物多由于病毒感染、局部刺激、視疲勞導致。黏液性分泌物常見于過敏性結膜炎(兒童結膜炎中較為常見),有時呈絲狀分泌物。黏膿性的分泌物為黃色、黃綠色,是細菌感染導致,這種情況也容易引起結膜炎。
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眼膜及眼角膜??屏种緲s博士說,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干眼癥患者早上起來會覺得眼屎多一些,這是因為夜間沒有淚水分泌沖走代謝物。
【案例】
5齡童用毛衣針掏耳朵,不慎捅破耳膜血流不止
5歲的聰聰(化名)沒想到,調皮的自己因為用了媽媽織毛衣的棒針掏了耳朵之后,導致外耳膜破裂,血流不止。前幾天媽媽不在家,他和小伙伴在家中玩耍時,突然覺得耳朵癢,看到沙發(fā)上有媽媽織了一半的毛衣,旁邊放著幾根棒針,于是直接將棒針拿起來掏耳朵。
這時,聰聰?shù)耐槟弥婢吲苓^來,一時沒注意,碰到了他拿棒針的手,結果聰聰?shù)亩け煌逼屏?。雖然及時送到醫(yī)院,但聰聰?shù)穆犃€是受到了影響,要定期復查?! ?/p>
【醫(yī)生】
有不適感才掏耳朵,別用尖銳物別硬摳
市兒童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吳治欽主任醫(yī)師介紹,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為“耵聹”,俗稱“耳屎”,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分為干性和油性。干性耵聹平時借助咀嚼、張口等動作可自行排出,而油性耵聹由于具有黏性,且分泌量較多,容易堵塞耳道,有些情況下就需要借助工具清理。
究竟什么時候該掏耳朵呢?市中醫(y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yī)生陳兆閱說,是否需要掏耳朵以耳朵是否有不適感為判斷標準,感到耳塞、耳脹,或是有沙沙的響聲就可以掏掏耳朵。醫(yī)生通過吸引器將耵聹吸出,如果耵聹很硬,也不能硬摳,要用滴耳液將耵聹泡軟后,再用吸引器將其吸出。
吳治欽提醒,不要用尖銳物掏耳朵,否則,輕者可能會損傷外耳道引發(fā)炎癥,嚴重者會導致耳膜破裂影響聽力。如有耵聹堵塞耳道,干性耵聹可以用耳勺輕輕掏出,油性耵聹可以用棉簽。使用棉簽時棉頭要纏緊一些,以免棉頭脫落在耳道內(nèi),同時還要注意別讓棉簽的小木棒捅傷外耳道。
對于年幼不配合掏耳朵的孩子,家長盡量不要強行為其掏耳朵,以免造成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