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6月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劉承烺 通訊員 劉小東 文/圖)在翔安內厝的小光山村,廈門龍木子木業(yè)有限公司廠房內,38歲的陳龍海拿著工具,正聚精會神地“玩”木頭,他手中的刻刀在窗格上跳動著,每一個弧度每一道走刀,都做到胸有成竹。伴隨著叮叮當當?shù)那么蚵暎患蜩蛉缟牡窨趟囆g品展現(xiàn)在眼前。陳龍海正在用自己的獨具匠心,讓每一塊木頭煥發(fā)新生。
陳龍海是地道翔安人,從小在農村摸爬滾打的他,對木頭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在他七八歲時,就顯示出卓越的動手能力。陳龍海淘氣好動,為了給自己制造玩具,他做了陀螺,自己用木頭做手槍、小推車……那時候的他并不知道什么是美,但每件玩具都像模像樣,他愛不釋手。
陳龍海大學學的是室內設計專業(yè)。畢業(yè)后,他在湖里一個臺資企業(yè)的工藝品店做學徒,來自臺灣的老師傅偶爾會帶著他四處“撿寶”,撿回一堆形狀各異的木頭,堆在工廠的大門口。
老師傅經常站在那堆奇形怪狀的木頭前,盯著它們看,一直看一直看,冷不丁抽一塊出來,修一修,一個驚奇的形狀就出來了。陳龍海覺得十分有趣,也漸漸明白師傅的意圖。那個時候,他真正演練了自己的刀工,學著在木頭上創(chuàng)造美。
2007年,他回到小光山村,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公司。用學到的雕刻技術,把木雕印在各種家具上,桌子、椅子、門、沙發(fā)、書柜、櫥柜……家具的線、面需要通過打磨來最終定型,而雕刻的神韻更是要靠打磨來完美體現(xiàn)。如今廈門龍木子木業(yè)有限公司的雕刻工藝,更是在工具進步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在題材上更具創(chuàng)新探索,展現(xiàn)當代文化審美取向。
他熱心各種社會公益事業(yè),同時帶動和結合社會愛心人士共同參與社會愛心公益事業(yè)。2010年他被評為翔安區(qū)“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青年”,之后還擔任翔安內厝青年創(chuàng)業(yè)促進會會長。2014年3月榮獲翔安區(qū)“雙十佳創(chuàng)業(yè)者”榮譽稱號。
